🌎
百佛殿
/
学佛释疑
/
列表
🌎
BaiFoDian
📁
学佛释疑
📄
列表
1281.
佛陀与神灵有什么本质的不同?
学佛的人都知道释迦牟尼佛是佛教的创始者,世人尊称为:佛陀。在历史上恰巧和至圣先师:孔子出现在同一时代,是一位觉悟自身同时又觉悟万法的圣者。 当他在人世间,亲历了人生中的生老病死苦后,内心产生了强烈的…
1282.
在家居士如何订制自己的早晚课?
为何要将日课定于早晚二时? 我国古德将日课定于早晚二时,是很有根据的。《二课合解》的作者观月兴慈指出:朝暮不轨,犹良马无疆(《重订二课合解自序》),这是说信众在一早一晚,要以课诵作为自身的规范,否则…
1283.
拜神跟拜佛到底有什么区别
我们中国是一个有拜神、拜祖先传统的一个民族,所以拜神变成我们传统的风俗习惯。你要是问他,拜神在拜什么?他不知道,父亲这样拜,母亲这样拜,祖父这样拜,祖母这样拜,…
1284.
出家人为何「结夏安居」
安居又作夏安居、雨安居、坐夏、夏坐、结夏、九旬禁足、结制安居。 在印度,夏季的雨季长达三个月,佛陀乃订定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为安居之期,在此期间,出家人禁止外出,聚居一处精进修行,称为安居。这是雨…
1285.
佛教的「八吉祥」
相传世尊释迦牟尼佛降生之际,天人敬献「八吉祥」为供养;是故,此八物甚为尊贵殊胜,一直以来,受到佛弟子及信众之恭敬推崇,尤其在西藏,八吉祥用 途甚广,如佛殿、法座、法器、唐卡、建筑,随处可见以之作为装…
1286.
布袋和尚的布袋里究竟装了什么?
精、神、魂、魄、意,分别藏于肾、心、肺、肝、脾。意如奔马,最难调驯。若能意定,则脾必健。意定,神则闲,精神内守,抱元守一,真气必充盈之。真 气充盈,邪安可干?但若想意定,谈何容易。功名利禄,声色犬马…
1287.
出家人的三衣
三衣依佛教戒律的规定,比丘所可拥有的三种衣服,谓之三衣。即:僧伽梨、郁多罗僧、安陀会。此三衣总称为支伐罗。由于三衣依规定须以坏色(浊色,即袈裟色)布料制成,故又称为袈裟。 依佛制,初期的出家者须过质…
1288.
世界上最可怕的魔是“佛魔”
如今社会,许多人学佛却反而学的一身“佛气”。如南怀瑾先生所说,真正的大乘道是不用装成学道的样子的。且听听南老如何开示学佛之路。 就像我说许多学佛的人,一脸佛相,满口佛话。有同学讲电话,跟对方说要“供…
1289.
极乐世界之美
在这个世界上 ,恐怕没有一个人不愿享受幸福安乐,也无有一人不想远离痛苦不幸。可是自从来到这个人世间,却屡遭怨憎恚、爱别离、求不得、以及病、老、死等大大小小各种各…
1290.
如何在听法中避免过失,得到佛法的利益?
听法时我们要注意远离三种过失: 第一种,覆器过 打比喻来说,就像一个器皿扣着放,口朝下,即使在雨天,雨水也是装不进去的。闻法也一样,虽然人坐在闻法处,但却没有听闻到,因为心里不接受佛法。 第二种,垢…
1291.
任何的咒上,有“娑婆诃”,就有这六种意思
“娑婆诃”:这是很要紧的。你看〈大悲咒〉上有十四个“娑婆诃”,每一个娑婆诃,都有六种意思;所以你记得,无论在任何的咒上,有“娑婆诃”,就有这六种意思。 第一个意思是“成就”。你念这个咒,一切所求、所…
1292.
怎样把心送到极乐世界
问:请师父开示,先把心送到极乐世界是怎么送? 净界法师答:当然,心是无形无相的,没办法送。它意思是说,我们要有一个目标。因为第六意识虽有很多好处,但是作为一个修行者,它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它这个心识…
1293.
学佛不要贪大贪多
将佛法与日常生活结合,来验证这个心,无非是训练心的一个方法,我拉拉杂杂的说了这么多,都是在说明“炼心”。 “炼心”应该在什么地方练习呢?就在生活当中!就在你面对一切的人、事!处理之后,你就会知道,你…
1294.
念佛平时须相续
第一、初勿贪多但求相续: 每日念佛要有一定的数目,倘若没有一定的数目,只是随便念念,日子久了就会忘记的。 在家居士们,既要办家里的事,又要办社会上的事,实在忙的很!然而正因为太忙,才需要定下一定的课…
1295.
坐禅为何称"坐香"这个冷知识你可能不知道
禅堂是丛林寺院僧众集体共修的地方,因此禅堂的规矩很多。禅堂坐禅遵循祖训,如坐禅用燃香的方式来计算坐禅的时间,所以又称坐香。 在禅堂里,方丈和尚以及班首执事讲开示或规矩,维那则执行规矩,其余僧众止语,…
1296.
佛门“管理学”:内心管理为主 人事管理为辅
管理学是因应时代进步而产生的一门学问,顾名思义,指的就是有组织、有系统的运作方式。一个企业团体,有良好的管理,必然迅速发展,长久兴隆;一个国家有良好的管理,必然民富国强,安和乐利。而国家的管理方法,…
1297.
出家人的“五堂功课”是哪五堂?
参加三坛大戒的新戒们报到后,就要接受“五堂功课”的考核。考核内容是五堂功课的背诵唱念;不合格者,不予登记入单,严格按照佛制律法、祖定清规执行。 新戒“面试”五堂功课,什么是“五堂功课”呢? 汉传佛教…
1298.
佛教寺院的过堂仪轨
“过堂”,也就是佛门中的“吃饭”,是中国汉传佛教丛林中特有的仪制。寺院中每天两次过堂,早、午斋各一次。 僧人吃饭的地方叫五观堂,相当于寺庙里的食堂。佛教僧侣将进食视为一种重要的修行方法,在僧团生活中…
1299.
在净土门,居士能够说法吗?
不管在净土门,还是在圣道门,只要讲的是正法,是佛法,我们都欢迎,鼓励;而且不论出家人还是在家人,都可以说法,越多越好。 所谓“佛法无人说,虽智莫能解”,总要给大家闻法的因缘。 不过,居士说法,要避免…
1300.
教化“坏人”的方法
菩萨的“同事”,就是对谁都以平等心待人。平等待人、平等接物就是没有我高你低、我贵你贱、我富你穷等等分别,能够和他们很好地相处,跟所有众生打成一片。 但是,你说我跟坏人怎么办?难道他是坏人我也当坏人呀…
首页
上一页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下一页
找到约1801条
© 2018-2025 Baifodian.Com 百佛殿
👈
返回
🌎
佛教网
🔎
搜索
🚥
导航
🔐
登陆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