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佛殿
/
学佛释疑
/
列表
🌎
BaiFoDian
📁
学佛释疑
📄
列表
861.
戒能生诸功德
此则略说持戒之相。戒是正顺解脱之本。故名波罗提木叉。因依此戒。得生诸禅定。及灭苦智慧。 这是说戒能生长一切的功德。 出家修道的人,想要立功立德,怎样去立呢?就是持戒。你时时都依照戒律去修行,持戒而不…
862.
药师法门最殊胜,最值得提倡
今晚我就以药师如来的「药」「师」「琉璃」「光」四个意义对大家开示: 一、药:市面上有药房、药店、药局等, 因为众生身体上的病,需要药房的药来治疗。但是,我们另外还有心理上的病,必须靠佛法的药才能治愈…
863.
为什么药师法门既维持世法又能速证菩提
今天所讲,就是深契时机的药师如来法门。我近年来,与人谈及药师法门时,所偏注重的有几样意思,今且举出,略说一下。 药师法门甚为广大,今所举出的几样,殊不足以包括药师法门的全体,亦只说是法门之一斑了。 …
864.
慈悲观(结缘之道)
“佛教以慈悲为怀”,这是人人耳熟能详的口头禅。然而如果进一步去探讨慈悲的真义为何,则不一定人人都能了解。《法华义疏》说:“慈悲即拔苦与乐。”佛教的三藏十二部虽然有无量的法门、教义,但是皆以慈悲为根本…
865.
怎样做才能趋吉避凶
如果说命运是一定的,不能改变,《易经》教人“趋吉避凶”就讲不通了。换言之,命运是可以改变的。我们起心动念,若是善念便增一分福,恶念便减一分福,因此,我们每天的言行造作,就会影响命运的增减。 佛教认为…
866.
九、结束语
皈依,是佛法的根本,修行的基础,更是成佛的保障。不论出家或在家佛子,都应将皈依作为修学重心。希望每个初学佛者能将修习皈依视为首要,为未来修行打下扎实基础。同时也建议每位佛子,不论学佛有多长时间,修…
867.
八、皈依的修习
皈依的最终目的,是于自身成就三宝具有的品质,这一过程贯穿了佛法的整个修行。因此,皈依后还须反复修习,时时强化,藉由三宝功德转化现有生命。 佛法的一切修行,都建立于对三宝的信心之上。有关于此,大小…
868.
七、皈依的利益
皈依能为我们带来什么利益?或许有人会觉得奇怪:学佛者也讲究利益吗?事实上,学佛并非排斥利益,只是不执著利益,以无所得的心来看待这一切。 但不执著利益,并不影响应得的利益。事实上,学佛本身有大利益…
869.
六、皈依的学处
修行如一人与万人战,稍有不慎,便会受到攻击,乃至陷入重重包围而落败。在修行路上,凡夫心有如千万个伺机而动的对手,正在寻找一切入侵机会。所以,当我们获得皈依体之后,应全力护持,警惕所有可能使自己破失…
870.
五、皈依的正行
皈依三宝贯穿着成佛的整个修行。当我们通过皈依仪式成为佛子后,又该如何进一步修学呢?《瑜伽师地论》告诉我们,皈依后应行四法行,即“亲近善知识,听闻正法,如理作意,法随法行”。通过这些相应的修习,才能…
871.
四、如何皈依
在座的多数都已皈依,但我们的皈依是否如法呢?目前,教界有很多不如法的皈依现象,有些甚至简化到发个皈依证而已。求受皈依者,往往既不了解皈依意义,亦不懂得相关注意事项,更不知皈依后如何深入修学。 如何…
872.
三、认识三宝
每个人的生命内在,本具备三宝的一切品质。换言之,在心灵的某个层面,我们与十方诸佛无二无别。皈依的根本,正是通过修学佛法开启这一宝藏。因此,必须认识到三宝具备的内涵。唯有对其种种特征了然于胸,才能准…
873.
二、皈依之因和皈依的选择
皈依,须有正当的理由,这直接影响到学佛的态度和成就。正确的皈依之因,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 一、认识暇满人身的重大意义 我们所拥有的能够听闻佛法的暇满人身,蕴涵着重大意义,但这些价值必须通过皈依三宝…
874.
一、皈依三宝在修学佛法中的地位
佛法虽有三藏十二部典籍,八万四千法门,但有着共同的要领;而在修学上,也有基本的规则。无论选择什么宗派,也不论修学什么法门,都绕不开这些要领和规则。倘若忽略这些根本,必将付出惨重代价。 在多年的修学…
875.
皈依修学手册
对于佛弟子而言,“皈依三宝”似乎再熟悉不过。正因为如此,不少人对之感觉十分平常,未能引起足够重视。事实上,皈依不仅是一道手续,更不是一次仪式就可大功告成的,其本身就是重要的修行方式。甚至可以说,皈依…
876.
学佛多年,越学越迷茫,这是为什么
老话说,学佛一年,佛在眼前;学佛两年,佛在天边;学佛三年,佛化云烟。这是许多初学佛法的人,都会遇到的一种状况。他们感到迷茫、困惑、不知所措,甚至于还会退失道心。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两种。 第一…
877.
如果没有福报,拿什么去升华解脱的资粮
《金刚经》说:三轮体空布施,功德无量无边。这个大家都知道,只是不容易理解和做到。回想一下,沩仰宗的祖师沩山灵祐禅师和仰山慧寂禅师,曾经有过一段对话,仰山慧寂禅师向沩山灵祐禅师说:“有一个信徒供养了三…
878.
坐禅的关键之所在
[B]《棱伽(楞伽)经》云:“静坐山林,上中下修,能见自心妄想流注。”此实世尊的示做工夫之诀法也。[/B] 所谓“《棱伽经》云:静坐山林,上中下修”:《楞伽经》…
879.
即然极乐净土万修万人去,为什么无量劫来我们还在轮回
念佛法门只要信愿行具足,就一定能往生极乐净土。信心越大,修行就越有动力;愿力越坚定,目标就越明朗;行持越清净,品位就越高,这是一个万修万人去的法门。可之所以,还有一些人平时也念佛,但临终却没有往生。…
880.
回向的目的
回向的目的就是为了自利利他。六道众生以“我”为中心,自私窄狭,“我执”的观念根深蒂固,对个人的得失利益也看得非常的重要。所以要破除自私狭窄的心量,必须要学会回向。 回向,第一个作用就是破除自私狭窄的…
首页
上一页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下一页
找到约1801条
© 2018-2025 Baifodian.Com 百佛殿
👈
返回
🌎
佛教网
🔎
搜索
🚥
导航
🔐
登陆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