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佛殿 / 学佛释疑 / 列表
佛教网
🌎
BaiFoDian
📁
学佛释疑
📄
列表
921.佛教中什么是慈悲心?
慈悲,意即给诸有情快乐与快乐之因,并将诸有情从苦难与苦难之因中拔救出来。对众生发慈悲之心,即为慈悲心。 慈是指带给他人利益与幸福。悲是指扫除他人心中的不利与悲伤。慈爱众生并给与快乐(与乐),称为慈。…
922.民间所说的鬼与佛教讲的鬼有何不同?
中国古代传统中所说的“鬼神”与佛教经典所说的“鬼神”原是两个概念,不可混为一谈;再进一层分析,佛教六道中的“饿鬼”与民间俗称的“恶鬼”也不可以混淆,具体所指并不一样。对一般人来说,哪有那么容易见鬼?…
923.佛教善恶的标准是什么
从善恶的概念界定讲,导致快乐的思想行为是善,导致苦难的思想行为是恶。 从思想感情来说,贪心、嗔恨心、不分善恶的无明心,我执、法执等邪见,嫉妒心、傲慢、自私等属于恶;无贪心、无嗔恨心、无无明邪见、知羞…
924.五戒的缘由
杀生的果报 昨天我在东台,一个企业的人士,一个小伙子问了一个问题。他还是比较注重人的长相的。我问他你今年多大?21岁。我说在25岁之前是比较注重什么?颜值、长相,是不是这样的?在谈恋爱的时候要找个帅…
925.什么是居家八法
佛教所说居家八法是针对在家人求得现实和未来安乐的八种修行,即方便具足、守护具足、善知识具足、正命具足、信具足、戒具足、施具足和慧具足。如果按照居家八法修行,不但得今世的安乐,还可得来世的安乐。 在《…
926.什么是布施?
什么是布施? 布施,六度之首,即以自己所有,普施一切众生,内容分为财施、法施、无畏施。佛教的布施是要人学习舍弃悭吝之私念,但布施的来处,必须是清净的,不违反国家的法律,同时施者心不骄慢,受者心怀感恩…
927.何为“不退”?分别是哪“三不退”?
何为“不退”? 发愿往生西方,入不退地,这个不退是什么?不再退转的意思。就是往生西方的人,哪怕是下品下生的人,我们要知道,那都是圆证三不退,一生成佛,所以“不退”是亮点。 分别是哪“三不退”? 这个…
928.怎样对治傲慢嫉妒心?
在现实生活中,傲慢嫉妒心炽盛之人很难发心去随喜赞叹他人的功德,为此,普贤菩萨十大愿王第二大愿称赞如来愿告诉我们,如来是福慧具足的圣人,时刻称扬、赞叹、忆念佛的功德,能令我们生起与佛等齐,高山仰止的心…
929.佛弟子可以吃香菜吗?
佛弟子可以食用香菜。佛陀规定佛弟子不可食用“五辛”,“辛”指有刺激味道的蔬菜。《梵网经》明五辛:大蒜、葱(即韭)、慈葱(即葱)、兰葱(即小蒜)。荤物此方只有四种…
930.什么是“背尘合觉”?
众生无始劫来违背妙觉真心,背觉合尘,随顺贪嗔痴烦恼,造种种业,又在六道中随业流转,受苦无尽,无有休止。“背觉合尘”中“觉”即妙觉真心之意,是在圣不增在凡不减,众生内心本具最真实的状态,但却暂时被贪嗔…
931.修学上出现疲厌感该如何解决?
出现疲厌感时有什么特点呢? 首先是不想看法义。到了要固定闻思的时间了,总想找些借口让自修往后推。其次,即使看了法义,却很应付,一目十行,或者只看一遍,有种完成任务的感觉:已经反复听过多少遍了,怎么还…
932.初学净土的人,应该怎样去修?
对于初学净土的人来讲,应该怎样去修? 当我们对于生死的心发起来之后,这就要建立一个学佛的目标,目标建立起来以后,就想我用什么方法到达这个目标,也就是法门的选择问题。法门的选择,为什么我们要提倡净土法…
933.别人生病他就生病,别人痊愈他就痊愈
【原文】 维摩诘言:从痴有爱则我病生。以一切众生病是故我病,若一切众生病灭则我病灭。——《维摩诘经》 【注释】 因为众生处于病苦之中,所以维摩诘居士才会生病。一旦众生的病苦消失,他的病也将随之痊愈。…
934.没有慈悲心的人,是无法得到最高的觉悟
你是一个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的人吗?是不是只要管好自己的学佛之路就好?别人的事情和我有啥关系?自始至终只注重自我的人是无法得到最高最圆满的觉悟的。 【原文】 我终不说一向弃背利益众生事者,一向弃背发…
935.什么叫做业力?
古印度语称为竭摩,梵语(Karma),巴利文(Kamma),中文翻译为“业”。业有三种含义: 一者、造作;二者、行动;三者、做事。在佛陀未出世之前的古印度,人们对业的解释为“做事情”。他们认为因为有…
936.佛教是如何和科技一起与时俱进的?
问:现代社会科学飞速发展,而过去几千年间,科学发展缓慢。而佛教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我想知道,佛教是如何和科技一起与时俱进的? 答:佛教和科学是两个不同的东西,他们所要解决的问题并不是同一个内容,分属…
937.居士到寺院里修行需要注意的礼仪
首先要知道,自己到寺院的目的是什么。真正的佛教居士到寺院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修行。护持三宝,听经闻法,借助寺院的清静道场修福修慧,最终出离生死,所谓“亲近善士,听闻正法,如理作意,法随法行。”《楞严…
938.佛教信众进寺院的礼拜顺序
拜佛 进寺门前要端正衣冠收摄身心。进入寺院后,先礼佛。再去拜见出家师父。在佛殿、经堂看到佛像,不论是木雕、铜铸、纸绘、绸、绢画,皆需衣着整齐,向佛菩萨像恭敬顶礼。若有急务亦须问讯,以示尊敬。 居士不…
939.居士进入寺院的一些礼仪常识
这里着重介绍一下关于居士进入寺院的一些礼仪常识。 一、着装 寺院是一个庄严、神圣的地方,一进去就可以给人一种超然的感觉,自然我们的服装也会对这种环境起着一种衬托作用。 去寺院参访与礼佛时,我们最好穿…
940.哪些学佛的人是凑热闹?看看这段开示你就明白了
什么叫凑热闹?那边在拜佛,我也去拜拜看。那边打佛七,我也去那边修行。 这是一段来自慧律法师的开示,这个现象是现在很多学佛人的一些问题。觉得自己有问题的时候去拜拜…
首页  上一页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下一页 找到约1801条

© 2018-2025 Baifodian.Com 百佛殿
👈
返回
🌎
佛教网
🔎
搜索
🚥
导航
🔐
登陆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