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佛殿
/
学佛释疑
/
列表
🌎
BaiFoDian
📁
学佛释疑
📄
列表
821.
别人遗落的念珠可以捡吗
在外面遇见别人丢弃的佛珠,如果是在寺院里面,应该交给常住处理。如果是在寺院外面,就属于无主物,我们可以捡,而且应该要捡。因为佛珠是一种法器,代表着佛菩萨。如果任由它在地上任人践踏,或是在肮脏的地方,…
822.
为什么要右绕佛塔
右绕是指以佛塔为中心,沿顺时针方向行走。 右绕是印度民间习俗,印度以右为尊,右绕代表着对诸佛菩萨由心而发的恭敬与赞叹。 所以从佛教传入中国开始就一直是右绕。 同样,转经筒,绕佛像,绕大殿或者绕整座寺…
823.
学佛后越来越淡漠是什么状态
问:学佛过程中有一个困惑,会发现有的人越来越淡漠,对什么事情都不在意,这是如莲花不著水的状态吗? 答:这是一个很糟糕的状态。因为对什么都不在意,这不是在修出离心,而是在修木头心。菩提心发起来的时候,…
824.
怎样获得一定的辩才
辩才的另一个名称就是智慧,从讲的方面来说叫做辩,从解的方面来说叫做智。所以四无碍辩也叫四无碍智、四无碍解。获得辩才的力量要通过长时间的定慧的熏习。按照高的标准来说,初地以上的菩萨只能获得一部分,佛才…
825.
该如何了断心中的嗔痴二念呢
问:阿难曾说愿化身石桥,经历风吹雨打,只愿那所爱之人从桥上走过……而我乃一愚昧红尘中人,从上次一段失败的情感中至今,仍无法忘怀,以至于憎痴,诸念丛生,竟对生活感到一些小小失落,令我很是痛苦。该如何了…
826.
祈求消灾延寿,是否能够如愿
只要方法正确,肯定有求必应。消灾是为了平安,延寿是为了健康。一家平安,老少健康,这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主题。为了达到消灾延寿的目的,必须修行内外两种法门。 内门,以断恶修善,广结善缘而得消灾;以爱护众生…
827.
如何自律
自律就是一种自我约束的能力。善于自律的人,成就的机会就会更多。不善于自律的人,纵然文凭高,家底厚,最后将一败涂地。所以自律的深浅与否,直接影响到未来的成功与否。而自律的内容有两大类别: 第一,外在行…
828.
有何方法可以让精神在念佛时不溜号呢
问:拜佛和念佛的时候思绪很乱,不能集中精神,总是想到生活中的各种事情,有什么方法可以让精神不溜号呢? 答:你倒在说一个实话,说明你还用过一点功夫,才知道自己妄想杂念很多,不能集中精神。如果没有用过功…
829.
四小不可轻是什么意思
佛陀入灭百年后,阿育王统一印度,成为保护佛教最有力的统治者。有一次,阿育王发心供养出家众,有个小沙弥也来应供,阿育王为了要不要顶礼小沙弥而左右为难。后经小沙弥显现神通度化,从此阿育王对一切出家众,不…
830.
什么是四正勤
有积极的精神,有向上的努力,那就是佛教的“正精进”,正精进有四种,名为“四正勤”。 未生的恶法,使它不生 毁犯净戒的念头固然不可生,毁犯净戒的行为更不可有,一切烦恼障要远离,一切欲染要净化,邪见不生…
831.
四弘誓愿是什么意思
我们修大乘菩萨行时,首先须发“四弘誓愿”: 众生无边誓愿度:发愿救度一切众生。 娑婆世界,六道众生,有的是卵生,如鸡鸭鸟类;有的是胎生,如牛马人类;有的是湿生,如蚊蚋虫类;有的是化生,如神仙鬼类。这…
832.
学佛与世俗责任并不冲突
在学佛的人中,有两种现象比较普遍,一种是每天忙于世俗应酬而没时间学佛,另一种干脆就放弃了世俗生活、放弃了世俗责任,只管自己念佛诵经。其实,这两种方式都是不对的。作为在家居士来说,不应将学佛和世俗生活…
833.
作为佛教徒,不结婚是消极还是积极
其实这个呢,主要还是看你的不结婚是消极的不结婚,还是积极的不结婚。如果你是在逃避一些什么,那就属于一种消极的不结婚,那就是消极的。但是如果你觉得不结婚,你是要通过不结婚,你是在追求,对自己的人生有方…
834.
什么是具足戒?具足戒是什么意思
具足戒是比丘、比丘尼受持的戒律,因为这些戒律与十戒相比,戒品具足,所以称具足戒。关于具足戒的条目,虽然各地都有不同,但大致内容是相同的。具足戒是比丘、比丘尼受持的戒律,根据《四分律》,比丘的“具足戒…
835.
什么是“不退转”?怎样快速证得“不退转菩萨”
“不退转”,梵语称为“阿鞞跋致”,翻成中文即不退转菩萨,具体讲不退有三: 一、位不退:既修得之位,而不退失。一旦入菩萨位,就不退于二乘位;一旦认识到真理后,就不会跟着邪法走;一旦见到光明后,就不会再…
836.
出家人为什么不问姓氏,而问“上下”
在佛门中我们遇到出家法师,通常不问姓氏,因为出家人统称为释迦牟尼佛的弟子,都称之为释迦某某。然而,在早期佛教刚传入中国的时候,出家人都来自外国,通常都以他们国家的名字为姓,天竺而来的称之为竺某某,比…
837.
什么是十戒?十戒是哪十戒
十戒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不涂饰、不歌舞及旁听、不坐高广大床、不非时食、不蓄金银财宝。 不杀生 禁止杀人,也不能伤害畜生、虫蚁等。不但戒直接杀害,而且也戒杀因和杀缘,如卖猎枪的人…
838.
什么是戒、定、慧三学
三学指的是戒、定、慧三学。戒学是佛教徒的行动规范和守则;定学是禅定、静虑;慧学是彻悟宇宙人生真相的般若智慧。三学是对八正道的归纳总结,是佛教修行的根本,三学是修行者获得解脱的必由之路。 戒学,三学的…
839.
什么是涅槃?涅槃是什么意思
涅槃指的是灭生死、灭烦恼而达到解脱无为的境界,即不生不灭。涅槃意译为圆寂,功德圆满叫做圆,业障灭尽叫做寂。涅槃是佛教修行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 为什么要涅槃? 佛教认为,众生所有的行为、言语和意念都会…
840.
什么是发菩提心?发菩提心的解释
发菩提心,即发无上正等正觉之心,发“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心。“菩提”二字,是古印度的梵语,译成汉文的意义为“觉”,即是成佛的意思,菩提心即是成佛的心。 佛教经论《大智度论》说:“菩萨初发心,缘无上…
首页
上一页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下一页
找到约1801条
© 2018-2025 Baifodian.Com 百佛殿
👈
返回
🌎
佛教网
🔎
搜索
🚥
导航
🔐
登陆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