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佛殿 / 学佛释疑 / 列表
佛教网
🌎
BaiFoDian
📁
学佛释疑
📄
列表
801.有助念团参与的助念,力量更大吗
我所在的小城镇真念佛人极少,很难组建助念团,在为亲人送往生时,只能依靠一两个亲属为其助念。请问:有助念团参与的助念,力量更大吗?如果只有一两个家属在亲人旁边,以最真诚恳切的心助念,是否此助念之力也不…
802.护理性助念是否应该男女分开
病人舍报前,在进行护理性助念时,是否最好男女分开,由跟病人同性别的人助念为好呢? 应该是这样比较好。男众病人,如果是男居士去念、比丘去念就比较好。如果病人是男众,你让女居士去念,我们僧团有些比丘明确…
803.周行法界不告劳
其心坚固难制沮 趣佛菩提无障碍 志求妙道除蒙惑 周行法界不告劳 我在读《华严经》的时候,这四句对我触动比较大,尤其最后一句:“周行法界不告劳。” 这首偈的第一句告诉我们:“其心坚固难制沮。”“沮”,…
804.求人之短也是病
“求失之者,麟角圣上有失可取。求德之者,断善者身有德可录。世间无有凡而无失,谈人之短,短在己身。麟角失者,舍大悲故。断善德者,有佛性故。故须舍失,唯求赞德,此是菩萨所应作也。” 这段引文的大意是说,…
805.如何轻松地受持菩萨戒
学佛的目的就是要得大自在,佛教的经律论就是教我们如何得大自在的方法。我们常常因为对佛法缺乏正确的理解,特别是在学习佛教戒律上,容易被“戒条的文字”所束缚,而产生种种烦恼,甚至对戒律产生误解,以前不受…
806.菩萨戒的传授方式是什么
菩萨戒的传授方式有三种:上品从佛受持,即佛陀在世,得佛亲自授与菩萨戒;中品从佛弟子受持,即佛灭度后,于千里内礼请善知识教授与菩萨戒;下品从佛像前自誓受,即佛灭度后,千里内亦无法师,则在佛像前自誓受。…
807.大乘菩萨戒以何为体
大乘菩萨戒以发菩提心为体。《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皆属魔业。持戒也不例外,若发不起菩提心,就算我们能严持戒律,所持之戒也不过是世俗的戒律。 弘一大师云:“五戒、八戒,当分属于小乘;然欲秉…
808.别戒与通戒有何区别
“别戒”即佛门七众弟子各别受持的戒律。七众弟子分别为:居士男、居士女、沙弥、沙弥尼、式叉摩那(译为学法女)、比丘、比丘尼。每一众皆有各自受持的戒律,比如居士男、居士女受持五戒、八关斋戒;沙弥、沙弥尼…
809.“但解法师语,尽受得戒”的法师是指谁
《梵网经菩萨戒》云:“但解法师语,尽受得戒。”请问法师是指谁? 法师不单单指现前传戒的和尚,或说戒的法师,从根本义上来讲,“法师”指“释迦牟尼佛”,唯有释迦牟尼佛才能堪称大法师。佛法是讲传承的,代代…
810.夏天到了,可否穿拖鞋、短裤、背心等去寺院礼佛
俗话说:无事不登三宝殿。寺院是三宝所在之处,在家居士是三宝的弟子,来到寺院,多是想从佛法中得到利益。印祖告诉我们:欲得佛法利益,须从恭敬中求,一份恭敬得一分功德,十分恭敬得十分功德。 因此,在家居士…
811.布施要有智慧
问:师父讲经告诉我们要布施得乾乾净净,于是有人就把全部或者部分储蓄都布施,请问这样做对吗? 答:我们真正要学菩萨布施,一定要深入地研究佛法的理论,才能够做得到。绝对不是说,菩萨这样做,我们也照着这样…
812.佛教的命运观
很多人推究世界的本源,找不到答案,于是就认为有个超自然的神灵在起着支撑与主宰作用,于是顶礼膜拜,认为命运完全不在自己手中。遇到些问题就自甘认输,以为命该如此,这是悲观主义的思想。还有些人,自认为这世…
813.豪贵学道难,英雄到老皆归佛
所谓“豪贵学道难”:意思是,富贵的人,他不关注无常,不会为生活所困,会整天陶醉在娱乐之中,觉得很快乐,人生少烦恼;整天变着花样去乐、去折腾,很难去修道。 基督教的《圣经》说:富人上天堂,比骆驼穿过针…
814.不说是非难
在日常生活中,有两种表达彼此感受的方式,那就是「声」与「色」。「声」是指言语声音,「色」是表现于外的举动形态。言行举止能让人起欢喜心,表示这个人的修养好;相反的,若让人不高兴,则表示这个人的修养还不…
815.寺院拜忏时可否以世间曲调来礼拜
不可以。佛陀在《佛本行集经》中非常清楚地告诉我们,佛弟子切不可用世俗曲调来礼佛。经中记载着这么一则故事,在佛陀时期,有比丘以世间曲调唱诵经文,世间之人听后,群起嘲讽道:“出家之人也如我们世俗人一样,…
816.佛教如何看待化妆问题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关键看发心。如果化妆的目的不是为了取悦他人、博人眼球,而是为了庄严自身形象,以示对他人尊重,这种情况下,适当地化妆是佛教所允许的。 佛教讲究中道,并不排斥美,当我们走进寺院,看…
817.受菩萨戒后,犯戒是否会“罪加一等”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罪加一等”是世间的讲法,佛法里从来就没有这种说法。佛菩萨处处慈悲众生,希望众生都能早日破迷开悟,离苦得乐,怎么可能加罪于众生?我们受持了菩萨戒后,得到了清净的戒体,当面对种种境…
818.如何获得福德?喜施获福是什么意思
《佛说四十二章经》之第十章:喜施获福 “佛言:睹人施道,助之欢喜,得福甚大。沙门问曰:此福尽乎?佛言:譬如一炬之火,数千百人,各以炬来分取,熟食除冥,此炬如故,福亦如之。” 所谓喜施获福,什么意思?…
819.奉献自己,就是成就自己
佛在过去世出游的时候看到一只瘦骨嶙峋的雌虎。由于太饥饿,雌虎似乎正要吞食小虎。佛生起慈悲,用自己的身体喂虎,但老虎已经饥饿到咬不动了,于是,佛爬到高山上去,纵身一跃,摔出一滩血水。老虎饮下佛陀的血水…
820.离苦得乐的秘诀
你是否曾有这样的感受:放肆抽烟和喝酒的时候感觉很快乐,沉浸于打游戏,看电视时感觉很快乐,仿佛人生得到了解脱。但是,享受了这些快乐过后,随之而来的是无尽的自我否定和负面情绪。那是因为我们耽著这些坏习气…
首页  上一页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下一页 找到约1801条

© 2018-2025 Baifodian.Com 百佛殿
👈
返回
🌎
佛教网
🔎
搜索
🚥
导航
🔐
登陆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