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佛殿 / 学佛释疑 / 列表
佛教网
🌎
BaiFoDian
📁
学佛释疑
📄
列表
41.下品下生往生的条件
观无量寿经原文:下品下生者。或有众生。作不善业。五逆十恶。具诸不善。如此愚人。以恶业故。应堕恶道。经历多劫。受苦无穷。如此愚人。临命终时。遇善知识。种种安慰。为说妙法。教令念佛。彼人苦逼。不遑念佛。…
42.如何用意根念佛?
意根念佛是真心实意地念佛,不是走形式的口号式有口无心地念佛。要做到这点,必须对念佛这件事认知到位,思想彻底改变,深信切愿,一切行为都趣向佛,身心世界里都是佛,放下娑婆缘,念念是极乐。心法和行门具足,…
43.业障轻的人,口味比较淡
人很多时候,会受到业障牵引,而做出错误的判断。比如说,有些明星,喜欢整容,把下巴整的尖尖的。大家都觉得这是美的。按照药师法门讲,下巴是晚年的粮仓,这样子晚年就不好。业障导致的错误判断很可怕吧。 比如…
44.佛像是否要开光才会灵验?
佛像落成后,择日致礼而供奉之,谓之开光。亦曰开眼,或曰开眼供养。佛说一切如来安像三昧仪轨经曰:“复为佛像,开眼之光明,如点眼相似,即诵开眼光真言二道。” 开光,又称开光明、开眼、开明,就是新佛像、佛…
45.信仰的核心是以利益安乐众生
大乘佛法是以利益安乐众生为信仰的,所受的苦是应当受的,这样才能了知众生的苦,而视一切众生如母,以此受而念一切,行一切皆是为利益安乐一切众生,所做一切的善是觉悟的善。 信仰的核心是涵盖这个以利益安乐众…
46.法门没有高下,成败只看你的发心
在佛门当中,蕅益大师提出了三个修学法门,你是持戒,受戒学律,你喜欢持戒,你就往持戒下手;你喜欢研究教理,听教看经,修止观也非常好;或者你喜欢参禅,参祖师禅,看话头也可以。也就是说,佛法提供很多法门,…
47.有信心便能安心
有人问我,为何有信仰的人会比没有信仰的人,更能获得平安? 这是因为没有信仰的人遇到恐慌时,心情会慌乱,一旦慌乱,头脑就会不清楚,就像只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飞乱撞,本来处境没那么危险,反而变得危险起来…
48.证悟是什么境界?
心经第一句话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行深般若波罗蜜多,照见五蕴皆空,这意思是说,证得具有般若智慧的如来藏的当下,心就空了。其中的关键字行字,是参禅参究般若义理的意…
49.寺院为犯煞星顺星是否如法?佛弟子能否顺星?
关于煞星顺星,其实咱们佛教不谈这些,这是关于道教和民间信仰这一块。那为什么现在寺院也把这一块拉出来,有时候是随顺大众。为什么佛法能在中国快速生根,就是佛法与本土宗教融合地很快,若能依教奉行,小到消灾…
50.回向给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什么意思?
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是回向给一切众生。 首先说我们一切的善业,不求余果,不求世间乃至菩萨和二乘的果位,要究竟成就佛果,成就佛果是干什么?成就佛果还是利益众生,所以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要把…
51.把硬币投入池子如法吗
把硬币投入池子还是抛进石刻更幸运?答案是…… 我们在参访寺院的时候,不时会看到有些善信游客将硬币抛向池子和摩崖石刻,认为这种方式等同于随喜供养。倘若硬币恰好落在池中的小石塔,或卡在石刻的字缝之间,便…
52.修行只有去体验才是真实的
修行和做研究不一样,研究要讲究理论严谨,要讲究证据,修行是一种生命体验,那他要去哪里给你找证据呢。所以禅宗才说,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你要去体验,比如说《地藏经》很好,不是听我说很好,你就觉得很好。你…
53.举心动念成善恶,善观其心,止恶念向善念
每个人的心都是由无数个当下的举心动念串连而成,它如河流中的水一样不断汇积,流向前方,其产生的巨大能量足以摧毁阻挡它的一切障碍。众生的心念在强大业力惯习作用下,牵引着自我的生命随波逐流,经历着从过去到…
54.你是属于刚强傲慢型,还是调柔寂静型
你看一个人,他完全不修无常观无我观,他在佛教界里面整天修福报,他会有一个特点,他的内心世界特别的刚强傲慢,尤其是福报越大的人那个我特别大,因为平常他走的道路都走这个道路,他平常就往这个道路在走,那当…
55.经书、佛珠、平安符损坏,是有预兆作用吗?
问题: 师父,我家里有不少刻着佛教典籍或平安符的雕刻件或手串,有一些因为天气原因(非人为损坏)开裂了。 我最近身体不好,患了疾病,对这些格外在意,遇到这类物品有损伤就心里很不舒服。 老觉得这些经文符…
56.善知识要具备那些条件?
在《六祖坛经》里,六祖大师一再地教诫信徒、弟子要亲近善知识;善知识是指正直而有德行,能教导正道的人。 在佛门里,通常把师长们称为「善知识」。此外,同参道侣、护法善信,都是修学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善知识。…
57.迷悟之间差几许?
在《六祖坛经》中,惠能大师种种的说法、开导,主要的就是要我们觉悟,要我们去迷趋觉。 迷与悟之间究竟相差几许呢?其实,迷和悟只在一念之间;一念迷,就是凡夫,一念觉,就是佛祖,所以有谓「佛是已觉悟的众生…
58.染污的种子是转换的还是灭除的?
业行的种子是生住异灭的,不能互相转换,虽然说善恶是此消彼长的,但善恶业种子也不是能互相转换的。染污的种子就是以染污的心造作的染污的业行所留下来的业种子,这个种子成熟之后结出果实,众生就会受恶报,报尽…
59.佛门如何看待吃饭?因吃饭失福报,就太不值得了
你知道吗,若一个人活80岁,约有40年的时间在吃饭或睡觉。也就是说,我们的一半人生都会花在吃和睡上,这样想来,怎能不认真吃饭呢?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吃”的那些事儿! 印光大师:体弱可多吃面食 …
60.警惕身边的“佛教油子”!四大特征一起来看
你是否遇过这种人,对佛法十分精通,又表现出不屑?你是否遇过这种人,沉浸佛法多年,仍然没有一丝一毫的改善?这种人有时被称为“法油子”或“佛教油子”。你身边是否有这样的人?如何规避自己成为“佛教油子”?…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找到约1753条

© 2018-2024 百佛殿佛教网
🌎
佛教网
📃
佛教知识

藏经阁
📖
经典故事
😃
学佛释疑
👈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