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佛殿
/
学佛释疑
/
列表
🌎
BaiFoDian
📁
学佛释疑
📄
列表
1641.
什么是四依法?
四依法,是佛陀教导弟子们随顺教诲的原则。学佛的人,在没有取得正觉之前,唯一的办法就是随顺佛陀的教诲;但要有智慧的随顺佛陀的教诲,感情的随顺是错误的,要理智的随顺。而理智的随顺就是: 1.依法不依人,…
1642.
佛法非厌世,而是救世|隐居山林,修戒定慧,是预备将来出山救世
学佛法者,固不应迷恋尘世以贪求荣华富贵,但亦决非是冷淡之厌世者。因学佛法之人皆须发“大菩提心”,以一般人之苦乐为苦乐,抱热心救世之弘愿,不唯非消极,乃是积极中之积极者。虽居住山林中,亦非贪享山林之清…
1643.
事相是一种缘起 我们不可以完全废除了事相
在这里展开一点,有人问:“师父枣我不敢供”。“错了,要我嘛!枣我要好好的供”。“不行啊!不是说糟了糟了吗。”我说“那是糟了,这是枣,早成佛早成佛就指着它了”。实际上我这是给他开玩笑。“枣”是食品而已…
1644.
居士们以为这是功德,其实是帮助那个出家人下地狱!
什么是正法住世?你老老实实去修行,不好虚名假利,不贪供养,就是正法住世。 如果每个出家人能持银钱戒,能坐禅,能日中一食,能时刻搭袈裟,严持戒律,就是正法住世。正法住世,也就是时刻依佛所教,躬行实践。…
1645.
让福报耗不尽的方法
世间人都想得到快乐,得到无量受用,想家庭和睦,工作顺利,觉得越舒服越好,受用越多越好……但这一切是很难获得的。 佛陀传授给我们一个最好的方法,就是发利他菩提心。这样家庭自然和睦,工作自然顺利,受用…
1646.
参禅悟道的六原则
凡利根、信心勇猛的人,修行肯做工夫,事障易除,理障难遣。此中病痛,略举一二。 第一、不得贪求玄妙 以事本来,平平贴贴,实实落落,一味平常,更无玄妙。所以古人道:“悟了还同未悟时,依然只是旧时人。”不…
1647.
诵经时有人来打扰怎么处理
问:师父,我在读经时挺认真,也进入状态了,这时有人咚咚咚敲门,在这时怎么办,等等再开门?还是有什么办法来解决? 答:这个问题很多人都遇到过,当你诵经的时候咚咚咚一敲门,你就“阿弥陀佛让他等等吧”。…
1648.
上供果要好一点的 哪怕少不要紧 要精
这里解释给我们了,一个设坛城的过程。这个坛场最根本的东西不能离开。香花要供养,那是庄严佛道场的一种缘起,一种外缘,幢幡宝盖最好要有,如果有了香花,有了佛像,有了香炉,有了油灯,有了幢幡宝盖再有了各种…
1649.
佛说修行为什么要戒淫的道理
有人问:最近科学生理学讲,男女的精到了一个时间,也象其他细胞一样,要新陈代谢。不把它排泄出来,对身体有妨碍。现代医学卫生是这么讲,但有一点要知道,凡是科学,都没有绝对定论的。很多科学的研究,今天认为…
1650.
诵经的六诀窍
凡是佛教徒都知道诵经,大部分的佛教徒都会诵一些经典。可是没有几个佛教徒懂诵经的诀窍,他们认为诵经就是照本宣科就可以了。其实诵经并非如此简单,若是懂得诵经诀窍的人,他在一次诵经中就可以获得一座殊胜修法…
1651.
很多人学佛多年,都不知道“依止”
昔违尊圣教,今生大忧惧。 愿以皈命尊,求速除怖畏! 从前,弟子违越了你们这些尊圣的教诲,如今发现自己将因此受报而十分恐惧。从现在起,弟子要皈依你们并依教奉行,但愿弟子的恐惧能因此而迅速消除! 这个…
1652.
佛陀为什么不在其他五道成佛?而降世在人间成道?
释迦牟尼佛出生在人间,出家在人间,修道在人间,弘法在人间,度化众生在人间,成道涅盘也在人间,佛教与人间是密不可分的。 佛陀为什么不在其他五道成佛?为什么不在十…
1653.
念佛的最大障碍
我们念佛的最大障碍,是把它想得太难了,好像生极乐世界是遥不可及的样子,其实很简单。有人说念一句阿弥陀佛就去了,也没有那么容易,也不要看得太难了,但也不要讲得太简单了,你功夫用到了,自然就去了。 过…
1654.
受戒之后,不要信这种迷信的境界
你要是想认识,是真的、是假的?是不是菩萨,还是魔?你就可以在这个地方来看。 第一,看看他有没有淫欲心;第二,看他有没有贪欲心。这个贪是贪财,他若又贪财又骗色,这个就不是真的了。怎么贪财?好像他就说…
1655.
佛经里说的极乐世界真的存在吗?在哪里?
首先应该说明:世界无尽,众生无尽,十方有多种类型的无量、无数、无边世界。现在天文学家已证实二千亿光年之外(一光年约十万亿公里)还有星系,证明世界是无有穷尽的。佛…
1656.
佛教里的超度亡灵是什么意思?超度的功德和利益
说到超度亡灵,先要说明亡灵的性质。人死之后的生命主体,称为亡灵。民间一般的观念,认为人死之后即是鬼,而且永远做鬼;但佛教从来不认同这个说法,否则,就谈不上超度两…
1657.
念佛的人千千万,有几个预知时至的?
念佛的人千千万,有几个预知时至的?念佛往生,最重要的验相就是预知时至。你死了以后,给你助念一下都往生了?那都不需要修了。 真正能往生有把握的就是预知时至。有几个预知时至的?活着的时候就见到阿弥陀佛告…
1658.
家里供奉佛菩萨哪个位置最好?
家里有地方,最好空出一个房间来供奉佛菩萨,这当然是最理想。这个空间就是我们礼拜、祷告、忏悔、修心养性的处所。平常劳累时,我们可以在这个空间听佛乐消除疲劳。烦恼寂寞时,也可以到这个空间念佛除恼,舒解压…
1659.
什么是五眼
我们从某些佛教图像中,可以看到脸部有出现三只眼的情况;也就是在两眼之间的眉心处,另开一眼。事实上,人类不可能有三只肉眼,所谓的第三眼,只是象征;也就是在一对肉眼之外,另有心眼。心眼的意义有深有浅,浅…
1660.
什么是中阴身
中阴又叫中蕴、中有,就是五阴和五蕴的意思。所谓阴和蕴,是指色、受、想、行、识五种,乃三界众生生命的组合元素。阴是唐以前的旧译,蕴是唐以后的新译。三界众生称为二十五有,所谓有,就是有五蕴;不出三界是被…
首页
上一页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下一页
找到约1801条
© 2018-2025 Baifodian.Com 百佛殿
👈
返回
🌎
佛教网
🔎
搜索
🚥
导航
🔐
登陆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