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佛殿 / 学佛释疑 / 列表
佛教网
🌎
BaiFoDian
📁
学佛释疑
📄
列表
1601.佛词佛语不是用来吹牛,要落实到实修上
对于佛来说呢,人家烦恼就是菩提,没错;对于我们来说,我们认识到烦恼是菩提,这个也没错,但是你的烦恼就变不成菩提。 你该烦恼你还得烦恼,你自己以为烦恼已经就是菩提了,你是瞎吹牛。反而就说“得了,既然它…
1602.念大悲咒 不受十五种恶死
不受十五种恶死,就因他念〈大悲咒〉,所以毒不死他... 念诵、受持《大悲心陀罗尼经》、〈大悲咒〉的人,能得到十五种好处,不会受到十五种的恶死。恶死,就是死得不吉祥,死得不好,死得意外。而诵持〈大悲咒…
1603.皈依,最大的好处是什么
不少人存有一个糊涂的想法:为什么我没皈依?因为我已经是个造业的人了,信了佛还是免不了造业,所以还是不要亵渎信仰,不要信佛了。这就好像一个人身体脏了,他会经常洗澡…
1604.佛前供的水杯,是盖着还是敞开?
问:佛前供的水杯,是盖着还是敞开?还是盖住一半?虽然事很小,但人人都遇得到,到底应该怎么弄? 答:这种大悲水杯或者我们供的水,如果是用很好的、成套的这种杯子上供的话,你可以把它盖上。如果不成套,比如…
1605.佛像放口袋或放旅行包里是否不尊敬?
问:“我要是考试或出远门的话,都希望佛菩萨能在身边,保佑自己,像这个小的佛像,放在口袋里或旅行包里,行不行?会不会是一种不尊敬的行为? 答:先讲尊敬,事相上的尊敬有事相上的表现形式。比如佛像经书不能…
1606.地藏菩萨是大力量的菩萨
修行是要有大力量的,大雄大力大慈悲。你单有慈悲,却没有力量,那是不行的。大力量就要承载,土地大,就能承载大。好比高山、森林,越是原始森林、高山,就承载的多。 比如承载业力来讲,我们能度化多少人。能承…
1607.迷惑的人太多,觉悟的人太少了
这句话要记住,「转瞬无常到来,寿命终了,至此则徒唤奈何」,来不及了,什么时候无常到来自己要有警觉,随时都可以到来,这无常就是死了。今天人在这个世间,灾难这么多,谁晓得什么时候会碰到?我们常常看到鸟兽…
1608.平等觉与等正觉哪个更究竟?
问题: 示现八相成道的是“平等觉”还是“等正觉”?“平等觉”与“等正觉”的果位哪一个更高、更殊胜、更究竟呢?后面还引用到上人《往生论注核心讲记》当中的一段话,我就不念了。 净宗法师: 首先,中国的…
1609.发愿终生念《地藏经》有几天没念,断了怎么办?
如果我们在家佛弟子,不能按照寺院的早晚功课去进行,可以有自己的功课,自己的功课合理地搭配就可以了,自己的功课是相对稳定的。比如说,我一天念七遍大悲咒,其他我不念,你自己这样定的,也是可以的。我一天七…
1610.佛教所说的戾气是什么意思?如何消除戾气?
佛教所说的戾气是什么意思? 戾气是佛教用语,指的是凡事要做得狠,偏向走极端的一种心理或风气。戾气重的人行为一般会比较“极端”,举个例子:开门和关门,你会发现有的…
1611.什么是无记业、无记心?
问:什么是无记?具体怎么讲? 答:无记,是有别于善和恶中间的一些范畴。你比如说一个潜意识的动作,它也没有善恶之分,佛教界当中叫它“无记”,也叫“无记业”。比如说是善业,做了它就产生善的力量;恶业做了…
1612.一定要学会把自己的功德藏起来!
自己有一点点的功德,到处去宣说,这本身就是一种过失;在没有特殊的情况下,一定要将自己的功德隐藏保密起来,这本身就是一种功德。 《达摩祖师传》中,素有菩萨皇帝之称…
1613.你如果懂因果,就不会占便宜
懂因果的人不会贪图占别人的便宜,因为他知道将来会因为眼前所占的便宜,重重地付出更可怕的代价。 懂信因果的人通常愿意自己吃眼前亏,而把好处让给别人。因为他知道学习…
1614. 把福报留到临终,这种说法对吗?
问题: 南无阿弥陀佛。把福报留到临终,这种说法对吗? 净宗法师: 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如果不正确理解,也会产生错误。 ◇ 说有一定的道理,是因为人在世间生活,从生下来就是带着一定福报来的。 这…
1615.不信佛就没有前途吗?
过去释迦牟尼佛有一位弟子名叫大迦叶,他曾经自豪地说:“如果我不能遇到释迦牟尼佛,我也能成为独觉的圣者。”可见佛教不是讲“唯我独尊”的神权,而是主张“人人皆有佛性…
1616.怎么样才算真正的亲近佛法呢?
我们既然成为佛陀的弟子,总是应该以亲近佛法学习佛法为最要紧的事。 在佛经中,有这样一段话: 佛言:“比丘不以饭食转相呼为亲道,唯以经法转相教诫为亲耳。比丘以饮食…
1617.精进念佛后家庭和事业为何会出现很多逆缘?
居士:原先不怎么精进念佛事事顺利,从今年我每天三万声佛号后,家庭和事业都出现了很多逆缘,请慈悲开示。 法师:很多人碰到这种事情就会觉得我念佛应该更好啊,怎么反…
1618.禅的十种利益
这十种的利益,第一种叫“安住仪式”。你天天参禅打坐总有个样子,这个样子就是个仪式。你天天参,月月参,年年参,时时参,刻刻参,都有一定的仪式。你行跑香,在禅堂里要跑香的时候,就叫说:“行起来!”就是跑…
1619.什么叫福德?“福”和“德”各有这五种
什么叫福德?按着《书经》有一篇叫〈洪范〉;洪范有九畴,其中讲“福”有五种: 第一种福,是福寿,这个人有福又有寿。 什么叫福?福就是一切都很自在;寿,寿命,中国人讲这个寿是长寿。本来寿有长寿、短寿,单…
1620.人是带着各种业力来到这个娑婆世界的
广钦老和尚说:‘人是带业来的,来这娑婆世界,受轮回生死烦恼苦、受五蕴之苦,眼睛贪看好的,耳朵贪好音声,舌嗜美味,成天只知道要如何经营,要穿好、住好、睡得舒适,在世俗认为这是理所当然,以为人生只是为了…
首页  上一页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下一页 找到约1801条

© 2018-2025 Baifodian.Com 百佛殿
👈
返回
🌎
佛教网
🔎
搜索
🚥
导航
🔐
登陆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