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佛殿
/
学佛释疑
/
列表
🌎
BaiFoDian
📁
学佛释疑
📄
列表
201.
回向给众生,众生能得到利益吗
回向布施给众生,众生真实能得到利益吗?如果众生由于你的回向没有得利益,这也不是虚妄的事情吗?如果能得利益,那就成了我作的善他受益,还有这个道理吗?这就类似于我吃饭他饱了,也没有这个道理呀。这些问话还…
202.
法布施里面最大的功德
在一切布施里面,法布施为上。你财布施只是解决了众生的一点物质匮乏的问题、饥饿的问题、贫穷的问题。但是你法布施,直接指向了他法身慧命的一种解脱。这种功德远胜于财布施。 如果用世间的善法、用通途的佛法来…
203.
佛学弟子的谦称“末学”是佛教独有的吗?
末学,有多义。 如《庄子》中“末学者,古人有之,而非所以先也。”这里的末相对于本,庄子认为德教等是根本之学,而兵刑等是枝末之学,此谓末学; 又如《史通·惑经》:“岂与夫庸儒末学,文过饰非,使夫问者缄…
204.
快来对照,看自己是“正常的”佛教徒吗?
初学佛的朋友经常会问:我要怎么修行?要诵什么经,持什么咒,做多少功课合适?一起来看! 什么是修行?佛教讲的修行,并不是简单的外在形式,而是通过这些形式帮助我们引发内在的智慧。佛法修行特别强调“修心”…
205.
佛门礼仪简要问答
问:天还没亮,寺院就打板了,必须这么早起床吗? 答:是的。早起床,这是佛陀的教导。佛陀在《遗教经》上说过:“汝等比丘,无以睡眠因缘令一生空过,无所得也!”所以,我们应该早起,勤奋修行。 问:皈依共修…
206.
三伏天千万别穿拖鞋、短裤、背心去寺庙拜佛
进入“夏三伏”,这也意味着一年中最为炎热的日子开始了。很多人贪图凉快,会穿着拖鞋,短裤,背心在街上走。那么,可以这样衣着随便地去寺庙拜佛吗? 那是非常不合适的。俗话说:“无事不登三宝殿”。寺院是佛、…
207.
参禅人为什么要说打死烦恼?
我去禅宗的道场,经常听里面的禅和子说要“打死烦恼”,这如果放到教下,则多半会说“对治烦恼”、“降伏烦恼”、“断除烦恼”之类的。禅门语录中与“打死烦恼”类似的话,还有“打得念头死,许汝法身活”,禅和子…
208.
诵经时,急躁的心要如何调整?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心态,是诵经的“发心”已落在执著功课的“数量”上了。可以自己反观一下,是不是会有诵完经之后,想赶紧在群里“打卡”报数的想法呢?若如是,则表明内心存有一份诵经的功德相,心停留在“做功…
209.
修净土后不读其他经律这样对吗
弘法宜持论公允,理事圆融,不可偏执,不可意气用事。净土法门是一代时教的特别法门,胜异方便,然与通途法门并非冰炭。 蕅祖云:净土一法乃“竖与一切法门浑同,横与一切法门迥异”。相得益彰,并行不悖。通途法…
210.
「唯心净土」不是指妄心,而是指妙真如心
宗门下很多祖师大德常常谈到唯心净土、自性弥陀之理,其中某些人对这句话的理解上出现偏颇,他们认为既然是唯心净土,就不要去求心外的极乐世界了;既然是自性弥陀,就不要去念心外的佛了。 这里他们存在一个概念…
211.
偏重于持戒修福的危险
造业堕落者。有老僧摇手不之信。予谓无论隔世,亲见一僧结茅北峰之阴,十年颇著清修。一时善信敬慕,为别创庵,徙居之,遂致沉溺,前所微得俱丧。现世且然,况来生耶!问:“此为谁?”予云:“即老兄是。”其人默…
212.
皈依和受戒是一回事吗
皈依的对象是什么 皈依就是皈依三宝,也就是佛法僧。皈依三宝之后,就是一个真正的佛教徒,任何人发心学佛都可以皈依。 如果不经过皈依三宝的仪式,当然也能学佛,但皈依后,在心态、生活、习惯各方面,都有善知…
213.
如何超度过去所造的杀业
如果以前有过杀业的话,拜八十八佛,或者持《大悲咒》十万八千遍,然后念《往生咒》三十万遍,就可以把以前不小心造的杀业慢慢的超度。我们今天用眼睛看不到业障,但是这个业还是存在。 三个情形: 一,拜八十八…
214.
出家人如何行孝道?佛门的孝与世间的孝有何区别?
佛门讲孝跟世间讲孝差异性比较大。世间讲的孝是在事上能够照应父母,日常在生活上有一个承顺父母的心,尤其是当父母老年、晚年时能够把他们养老送终。 出家之后,不可能经常在父母身边,从世俗的角度讲,这方面就…
215.
菩萨费尽辛苦度众生,是不是在做无用功?
问:菩萨费尽辛苦度众生,但是往往很难见到效果,甚至不为人所理解,被非难、指责,那菩萨的付出,是不是真的有希望,是不是做的都是无用功? 答:没有无用功。我们把生命的跨度看得太狭小了,是凝聚在几天、几年…
216.
在寺院当义工,接受物品是否会犯戒
问:道场分给师父们的水果、饮料等,师父们可以给居士带出界外来食用吗?这样居士会不会犯戒? 答:这点要注意,居士帮道场打理环境,修福、出坡,那有的师父结缘物品,这倒还好;不能无缘无故地接受,这虽不犯盗…
217.
打坐不等于修行 它有三种用途
随着佛法的兴盛,学禅打坐的风气也越来越流行,可是,禅宗有一句口头禅“开悟不靠腿,说法不在嘴”,可见得开悟不一定要打坐,真正的弘法也未必要嘴说。 印度的各种宗教多半会用打坐作为修行的方法,他们认为,打…
218.
出家人的责任
“佛陀的慈悲,如同慈母、良医,也如同导师一样,循循善诱,谆谆教诲,临别之际还要叮咛再叮咛。以至看着他涅槃的徒众比丘们,并且还关心到涅槃之后,及未来的出家弟子们应该怎么样面对修学生涯。” 应该说,佛陀…
219.
佛性与业力有什么关系?业力会遮蔽佛性吗?
问:至诚顶礼法师!弟子在诵经过程中有个疑问,《地藏经》第五品《地狱名号品》中,讲到南阎浮提众生的“业力”问题,即“业力甚大,能敌须弥,能深巨海,能障圣道”。在此前的答疑中,师兄们有问及“佛性”,后者…
220.
念佛为何要记数,记数不是分心了吗
念佛的方法是要都摄门根,净念相继,把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都摄在这句佛号上,这句佛号能够不间断地念下去,就是净念相继。为了使六根摄起来我们要记数。 为什么呢?在这六根里面,我们常常会出现一个现…
首页
上一页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找到约1801条
© 2018-2025 Baifodian.Com 百佛殿
👈
返回
🌎
佛教网
🔎
搜索
🚥
导航
🔐
登陆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