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佛殿
/
心灵能量
/
文章列表
🌎
BaiFoDian
📁
心灵能量
📄
列表
181.
出家感悟:不念过去不畏将来
当我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纠结于是该成家立业,还是出家修道,未來何去何从……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久,却总是瞻前顾后,犹豫徘徊,迟迟未能做出决定,痛苦不已。那时也不知道心要安住当下,才有洞察力去决定自己的…
182.
通过念经来调伏心性
“调伏”的涵义很多,调伏你刚强的性格,要柔和圆融。不是讲调伏,要调伏到相应。你要坐禅,调身、调心、调息,调到相应处了,就叫“瑜伽”。要相应,必须经过调伏。包括你拜忏、礼佛、诵经,都必须经过调伏的阶段…
183.
逆境是当头棒,顺境叫脑后针
古人形容顺境与逆境是怎么比方呢? 逆境是当头棒,你可以不接受,或者求忏悔;顺境,你躲不了,顺境是脑后针,你看不见,你的眼睛长在前面,人家在你后头,扎你一针,你都不知道。 “法师,你不得了。”或者还要…
184.
慈悲就是不和任何东西抗争,只接受当下
如何在动中修禅?动中修禅就是让我们的行住坐卧、饮食起居、言谈举止,时时处处都把握禅定的状态。就像我们现在坐在这里听课,等一下回去吃饭、睡觉,禅定的清明和觉察力,都不会丢失。 来寺院不是为了烧烧香,或…
185.
生活就是衣食住行 没那么多复杂的事
在今天,“生活质量”这个词儿很流行。我想问大家,什么是生活质量?你们回答的,就像电视里打的牙膏广告:“牙好胃口好,吃嘛嘛香。”其实我也在想,到底什么样的生活才是有质量的生活。今天大家的生活质量好不好…
186.
熏习,决定你的轮回的力量
佛陀在解释人生,他主要的一个观念,就是从因缘来建立人生观,所谓的“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我佛大沙门,常作如是说。”所以佛法是认为:因为因缘的生灭,所以我们的生命就产生不断的变化。那么到底什么是因缘…
187.
我们都是化身
我一辈子研究哲学宗教,为什么重点在佛法呢?中国儒家、道家跟佛家一样,但是没有佛交代得清楚。佛已经修证悟道,知道我们一切众生、所有一切生命、整个的宇宙,有个总的共同生命,是不生也不灭的,永远不变的。这…
188.
出入三世的浮尘,他为她坐修菩提
第一世,他是高僧,虔诚无比,誓要参悟成佛。于是他苦修浮屠,僧行天下,却终未寻到寸朵莲花,但他始终不曾放弃!辗转流光,穿越人海茫茫,眉宇一瞬,红尘初妆,他和她陌路相望。相逢一刻,倾醉三生,笑语霓裳,此…
189.
听你「自己」的佛号,心才能专注寂静
一句佛号的操作包括“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我们定义你的心已经对佛号产生了专注力。从一些老法师的佛七开示当中,有两个经验要注意。就是你在修专注力的时候,…
190.
当下的念头若是念佛,就不会犯戒
真正念佛,一定是持戒 信愿行的“行”就是念佛。先由念佛的角度来说,真正念佛就是心念真正放在佛。这必须要放下其他一切不相应的杂念,必须要有能力克服内心所有的坏念头,才能真正专心在一句阿弥陀佛的佛号上,…
191.
既然看不到来世,为何还要深信因果?
学佛的人,大约都以为自己是相信因果的。但扪心自问:我们对因果究竟信到什么程度?是“深信不疑”的“信”,还是“宁信其有,不信其无”式的信呢? 对于学佛者而言,深信业果是非常重要的。无明烦恼为什么会使我…
192.
不管遭遇任何事 不要扰动自己的欢喜心
“遭遇任何事,莫扰欢喜心,忧恼不济事,反失诸善行。”这个颂词,大家应该多多去背诵几遍,就是不管遭遇任何事,不要扰动自己的欢喜心。 那我们欢喜从何而来?欢喜就是从知足、庆幸、感恩当中来。 知足,为什么…
193.
菩提心是建立在责任感,而不是建立在情感
我们一般人要去做一件事情,只有一个理由——就是我想要去做。因为这个事情做了以后对我有好处,依止对自己有好处的动机做这件事情。当你度化这个众生,这个众生对你没有好处的时候,你一定把他放弃掉,因为你一开…
194.
人人可用的放松妙方 每天只需五分钟
现代人的生活通常很紧张,如何使用真正有效的方法来让自己放松一下,是非常重要的事。 放松身心和纵情娱乐并不相同。 有些人以唱卡拉OK、跳舞、喝酒、飚车、开车兜风、钓鱼、登山、划船、打球等,作为放松自己…
195.
积阴德,福报大
自古以来我们的先祖,非常注重积阴德。阴德就是说你自己默默地修善法,默默无条件地帮助别人,却从不宣扬,不愿意别人知道,不为自己的名利,这就是阴德。这样的人心胸广阔,后代也会福报广大。 阴德的修行非常重…
196.
如何克服嫉妒心?
生活中,有些人在与周边的人比较时,发现自己拥有的物质、财富、容颜、技能、地位不如他人,内心就会自然生起羡慕的心理,希望自己也能拥有,这本可以让人树立更高的目标,并为之奋斗以实现。但是,你如果在生活中…
197.
为什么布施会内心快乐
布施功德无量,是我们常说的“行话”。但是,功德从哪里来呢?内心快乐便是功德。但是,为什么布施会内心快乐?这只有布施者才会有这样的心理体会,非布施者是没有这种体会的。 因为,人其实是一个平衡系统。当我…
198.
你一天到晚看别人,就容易起烦恼
问:师父在《楞严经》有提到:就是他的根跟识,是一个往内归就是不生灭,往外就是攀缘,那这个原理在哪个地方?可不可以简单提一下?因为往内的话,往内那不是跟唯识一样,是往内观嘛,对不对?也是一样;那往外就…
199.
真正的佛法不是消极避世
说佛法是迷信的,是因为我们还没有了解,没有了解就没有发言权。所以很多人站在佛法门外,指责佛法这样那样,其实不是在指责佛法,只是在指责我们自己错误的见解而已。 譬如有人说:佛法说宿命论,不可能啊,佛法…
200.
宣化上人出家因由
我在十二岁以前,脾气很倔强,倔强到什么程度呢?凡是有人惹我的时候,就会哭,一哭起来,没有完的时候。父母的话也不听,非常任性,有时候不吃不喝,拼命的哭,令父母也没有办法。当时的想法,知道父母非常疼爱我…
首页
上一页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找到约868条
© 2018-2025 Baifodian.Com 百佛殿
👈
返回
🌎
佛教网
🔎
搜索
🚥
导航
🔐
登陆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