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佛殿 / 佛教知识 / 列表
佛教网
🌎
BaiFoDian
📁
佛教知识
📄
列表
81.善来比丘是谁?善来是什么意思?
“善来”是古印度比丘僧欢迎来人的敬语。《寄归传》云:“西方寺众多为制法,凡见新来,无论客旧及弟子门人旧人,即须迎前唱莎揭哆,译曰‘善来’”。 另外,在佛陀时代,对于前来要求出家之人,由道人之愿力与佛…
82.寺院由谁管理才是最如法的
寺院原本就是十方布施所成,三宝所依,本来就是出家师父的依宿处,我们修建寺院,没有师父居住,那么,寺院的意义是什么呢? 佛弟子们都应该懂得: 唯有僧宝才可以住持佛法! 唯有僧宝才能够续佛慧命! 唯有僧…
83.真实无伪的慈悲心如何生起
慈悲心是成佛的种子,一般表述为大慈大悲,或者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能做到真实无伪的程度,实际上是很不容易的。要能真正做到真实无伪的慈悲心,那一定要证到了空性,从空性升华的慈悲心才够得上这样的水平。那…
84.不可将心待悟
祖师们叫我们用功,常常说:“……不可将心待悟……”。就是说在用功的时候不能停留在某个境界,要一直用功下去。就像来果老和尚的话:“一个话头,就能把你送到家。”所以就有“举不顾,即磋互。拟思量,何劫悟。…
85.佛教中的眷属是什么意思?
“眷属”一词,除了表示家眷、亲属,在佛教中还有特殊的涵义。 《法华玄义》卷六说到:如来说法必假彼缘,缘即受道人;人受道已,因法为亲即成眷属。计有五种: 1.理性眷属:诸佛与众生之理性平等,自然相关,…
86.心力跟佛力之间的桥梁
观世音菩萨的方便力特别殊胜。在《普门品》讲到“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这个地方值得我们提的就是“妙音”,这个地方是很重要! 这个“妙音”,意思就是说,诸佛菩萨有无量无边的功德庄严。你看…
87.若见因缘法,则为能见佛
一切佛法的基本原理——“缘起性空”,或者叫“性空缘起”,也可以说“缘起”和“性起”,。这个就是佛法的一切义理总纲,也可以说是宗旨;或者说佛的法身,也是我们的法身。“缘起”到了最究竟的理趣就是“性”。…
88.南无德内丰严王如来
《佛说称扬诸佛功德经》说: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想要成就殊妙佛刹净土者,应当勤求听闻此佛名号并且如法称颂至诚作礼,作如是言,‘我今至诚顶礼德内丰严王如来,十号功德圆…
89.供养偈和结斋偈
供养偈 供养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圆满报身卢舍那佛,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当来下生弥勒尊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大智文殊师利菩萨,大行普贤菩萨,大悲观世音菩萨,大愿地藏王菩萨,诸尊菩萨…
90.在家信众来寺院留宿不可称“挂单”
挂单,又称挂搭、挂锡、挂钵。是指僧人游方行脚,入僧堂挂其所携之衣被等于堂内之钩,即拟依住丛林之意。也就是外来僧人想到该寺投宿止住。(注:僧人指出家受具戒之比丘) 而在家信众作为俗人,去丛林道场时想留…
91.怎样“入佛知见”
“入佛知见”其实就是升级我们的思维模式。我们这个世界有四个法界:一个是人天的法界;声闻、缘觉是解脱者法界;菩萨是菩萨法界;佛是佛法界。我们现在的思维基本上是停留在凡夫的世界。 俗话说:“洗脑比洗澡更…
92.随喜多少与功德大小,有关系吗?
随喜的时候,心一定要纯净。 随喜不是收费用,不是让你捐款,是让你种福田,给自己做功德。 如果没有条件,或者不方便,就不要勉强,可以一分钱也不拿,心里随喜就行。拿得少,拿一角钱、一元钱,也不要不好意思…
93.佛像怎么拍才不会冒犯到佛菩萨?
人来到寺院游览参拜时,都喜欢举起手中的相机手机纪念一下此刻的心境。而每当来到三宝殿宇之时,大家也都常常希望能用镜头记录庄严的佛像,留住这庄严肃穆的时刻。 不过,相信各位也常遇到这种情况:在三宝殿前对…
94.佛门服饰海青
海,表示广大。佛弟子的心量要像大海一样广阔,能包万物。 青,表示内心清净,诸法不染。 海青着身,就代表了佛弟子的形象,这些知识和规矩咱得懂。 一、海青的诞生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章服之…
95.诵经的基本仪轨和顺序
01供养 在佛或菩萨的像前供上一杯清水。水以纯净水、白开水、茶水、饮料都可以。有条件的摆上水果点心,没有的可以省略。点一到三支香即可,不必多烧。 02顶礼 向佛像顶礼三拜。念一遍“南…
96.礼佛的意义
我们每天早晚的礼佛运动,有很深的含意。现在如果你还不能够体会到礼佛深义的话,没关系,你可以按照你原来的礼佛方式来做,后面会跟大家再解析礼佛的深义。现在大家就找一个适当的位置,以后这个时段你进来的时候…
97.罗汉鞋的鞋洞有什么含义?
平时在与信众的接触中,有很多信众对出家人穿的罗汉鞋感觉很好奇。有人就问我说:“师父,你们出家人夏天穿的罗汉鞋每只鞋六个洞,这有什么含义吗?”每遇到这样的问题,我都会微笑着告诉他们:“佛教的每一种法物…
98.【有漏皆苦】是什么意思?“漏”指的是什么?
有漏皆苦的“漏”是烦恼的意思。为什么漏了就是烦恼呢?在于宗教的修持,要讲究六根(即眼耳鼻言身意)的内守,不能内守,即是外漏,或称心攀缘于外,心随物转,则烦恼多生,所以有漏就是有烦恼。 何为烦恼?众生…
99.什么是佛教说的内学与外学
佛法又称为‘内学’、‘内明’;内明即‘智’,以智慧消除烦恼就叫‘超度’,也即是出离苦海而到达解脱的层次。相反的,我们称世间的学问为‘外学’,因为世人都想在心外求法、心外求道,从心外去追求幸福平安的保…
100.对相互依存的洞察
修行的方法是非暴力的,非暴力来自于对“不二”与“相互依存”的洞察,洞察所有的事物都相互牵连,无法独立存在。当你对其他事物使用暴力,便是在对自己使用暴力。只要仍未洞察“不二”,就会想使用暴力、惩罚、压…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 找到约970条

© 2018-2024 百佛殿佛教网
🌎
佛教网
📃
佛教知识

藏经阁
📖
经典故事
😃
学佛释疑
👈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