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佛殿
/
学佛释疑
/
列表
🌎
BaiFoDian
📁
学佛释疑
📄
列表
1141.
佛法中如何求财,才能满愿?
什么是求财的正确方法?怎样求财才能满愿?求的是正求,且你命里边有财,佛菩萨可以帮你;如果你命里无财,佛菩萨也帮不了你。你往昔不修布施,一毛不拔,这一世你注定要受穷。要想转变命运,那你再穷也要想办法去…
1142.
学佛人日常生活起居要注意这几点
学佛之人,夜间不可赤体睡,须穿衫裤。以心常如在佛前也。吃饭不可过度。再好的饭,只可吃八九程。若吃十程,已不养人。吃十几程,臟腑必伤。常如此吃,必定短寿。饭一吃多,心昏身疲。行消不动,必至放屁。 放屁…
1143.
烦恼有多少种?
六种根本烦恼 这烦恼有多少种呢?可就多啦,略略地我就说个名词吧,大家不用细讲就可以知道,也就能躲避呀,所以这个烦恼有六种根本烦恼,随着起来有二十种随烦恼。 这个根本烦恼是什么呢?贪心是一个烦恼,有贪…
1144.
正确听闻的三要素:专心、信心、恭敬心
龙树菩萨说,一个人成功跟失败,重点是机会来临的时候,你要把握,你要掌握最佳的时机。而听闻佛法,上课的时候是最佳的时机,你平常打妄想也就罢了,这个时候你一定要专心。 第二个要保持信心。佛法的修学跟世俗…
1145.
如何判断妄想是善是恶
问:请问法师,既然我们都是妄想妄念,我怎么知道哪个是善念,哪个是恶念? 答:好,问得很好。我们都活在妄想,所以我们没有判断能力,我们必须要从经典上学习,佛陀对于善念恶念是有明确的定义的。当然身为《佛…
1146.
把佛菩萨当作神明去膜拜,这就是迷信!
学佛人不能脱离生活,日常的起居都包含着禅意的存在,修行不离世间觉,修行是改变自己的心境,使自己的心境得以升华。当你的心还不能转物时,你的一切要顺其自然,生病时一定要看大夫,该吃药就吃药,该打针打针,…
1147.
什么是「六念」?六念处的教义
佛世时代的一名大护法--给孤独长者,第一次见到佛陀的过程非常不可思议。有一次他为了儿子的婚事到王舍城去找亲家商量,一到之后,亲家告诉他:实在对不起,平常时候,我一定第一个接待你,但今天实在没时间,因…
1148.
念佛这样回向,功德更大
念佛,应该给众生来回向,不为自己来念佛,要为大众念佛。我念一声佛,就回向这个功德给一切众生,这个功德更大,更是圆融无碍。为什么这样讲呢? 因为以前释迦牟尼佛,带着一班徒弟到了一个国家去化缘,没有人布…
1149.
瞋恚的六种过患
所谓‘一念瞋心起,八万障门开’,在佛教里,把瞋恨心比喻成火,瞋恨之火能烧功德之林;瞋恨也如同刀和剑,能伤害我们的慧命。在《法苑珠林》里,记载瞋恚的过患有六点: 第一、因瞋恚而失善法:《佛遗教经》说:…
1150.
三惑之害,不可不慎
财色与酒,名为三惑,臣耽丧家,君重亡国。——《法苑珠林》 这段偈子出自《法苑珠林》。《法苑珠林》,是唐代道世律师所编集,广录佛教经论及世学典籍要义,并加以分类,是一切佛经的索引,兼具百科全书的性质。…
1151.
菩萨不种恶因,而佛完全不种因
问:请问师父,菩萨是不是完全不种因的?还是说只是不种恶因? 答:菩萨不种恶因,因为菩萨还不是无上正等正觉,只是正等正觉(那佛呢?佛是完全不种因的吗?)完全不种因的(善因也不会种吗?)不种,他没有善和…
1152.
学佛会越学越清高吗?
为什么有些人学佛了之后,会产生优越感呢?或者说会变得越来越清高。 因为学佛了之后啊,确实会对世间上的这些名、利,包括世俗的生活会看淡了一些。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无形中就会觉得自己比普通的人高人一等,甚…
1153.
不住于相
众生因为住于虚妄不实之相而起烦恼困惑,并由此造业,导致种种痛苦。如果我们想要从中解脱,就必须断除对一切假相的执著,那么,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首先,要用智慧去透视世间一切事物。认识到因果和无常的规…
1154.
遮止身口意的十种恶行
善恶行千差万别,但最基本的不外乎十善行和十恶行。先说十恶行: 一、杀生:以恶心断除有情命根的相续。具五缘成杀业道:1、故意有杀心;2、杀他有情;3、他有情想;4、作杀加行,如具有杀他的一切准备;5、…
1155.
佛弟子
佛弟子[fó dì zǐ]:皈依佛门的信徒的通称。 《佛说分别经》开示事佛的三种分别:佛言。事佛有三辈。一辈者为魔弟子事佛。二辈为天人事佛。三辈为佛弟子事佛。 何谓魔弟子事佛。佛言。虽受佛戒。心乐邪…
1156.
祖先既然已随业往生,那我们祭拜有何功德作用?
佛法中开示,人往生后没有解脱,会随业往生六道,在民俗礼节中,每逢清明重阳节,我们都要祭拜祖先牌位及骨灰,既然已随业往生,祖先的神识还会在牌位及骨灰中吗?我们做祭拜有何功德和作用? 龙德上师:身为人子…
1157.
观音菩萨头上,那块高高的布罩是什么?
观音菩萨是我国知名度最高的菩萨,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观音菩萨塑像的头上,有一块高高的、素白色的布幔覆盖着,彰显得宝象庄严,让人一看就生欢喜敬仰之心。这一点,不…
1158.
怎么理解“重业先牵”?
这个法门万修万人去,是这个净土法门最核心的一个观念,是阿弥陀佛大慈悲心、大平等心普度九法界众生——一网打尽的、不留一个众生的,如天普盖呀,如地普擎啦。大造之中,不遗一物啊,不遗下任何一个众生哪,是这…
1159.
各种佛号的作用及功德
东方妙喜世界 南无阿閦如来 看见别人生气或自己生气,念南无阿閦(音:chù)如来 ,阿閦如来过去世修忍辱和持清净戒律而成的佛,生在其国土者皆相貌第一。自己起了欲望的心,对方起了欲望的心,一样可以念阿…
1160.
背了那么多年经 知道佛叫你干什么吗?
大家都读诵大乘经典,或者是忏悔,或者是礼拜,或者是供养。我们读大乘经的时候要供养,不是你供养很多了,一支香也可以;说我连一支香都没有,用心香供养吧,念个偈赞,用偈赞供养,燃一支香也可以。 观想用法供…
首页
上一页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下一页
找到约1793条
© 2018-2025 Baifodian.Com 百佛殿
👈
返回
🌎
佛教网
🔎
搜索
🚥
导航
🔐
登陆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