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
🔎关于 搜索到以下内容。 121»了凡四训第二篇改过之法
千百年担负恶名,虽子慈孙,不能洗涤;幽则千百劫沉沦狱报,虽圣贤佛菩萨,不能援引。乌得不畏? 第三,须发勇心。人不改过,多是因循退缩;吾须奋然振作,不用迟疑,不烦等待。小者如芒
了凡四训  /zixun/num.asp?id=983
122»了凡四训第三篇积善之方
,逆知其子孙必有兴者。孔子称舜之大,曰:「宗庙飨之,子孙保之」,皆至论也。试以往事徵之。 杨少师荣,建宁人。世以济渡为生,久雨溪涨,横流冲毁民居,溺死者顺流而下,他舟皆捞取货
了凡四训  /zixun/num.asp?id=984
123»为暴力倾向者祈愿
的夫妻,因一时的口角而互相殴打;原本顺的儿女,因一时的愚痴而弑父害母。 慈悲伟大的佛陀! 这些暴力的行为啊! 虽是可恨,但也可悲!因为怨怼已经蒙覆了自己的善念,愤恨
供养  /zixun/list.asp?id=771
124»为在家弟子略说三归五戒十善义
以失道,但于佛前,代父母忏悔罪过,斯可矣。于兄弟则尽友。于夫妇则尽敬。于子女则极力教训,使其为良为善,切勿任意憍惯,致成匪类。于邻里乡党,当和睦忍让,为说善恶因果,使其改过迁善。
学佛释疑  /zixun/list.asp?id=2379
125»为何放生如何放生
敕国子祭酒徐克撰写《天台山修禅寺智顗禅师放生碑文》,这是中国有放生池及放生会记载的开始。此后由唐至宋及明,无不盛行放生。如唐肃宗时,刺史颜真卿撰有《天下放生池碑铭并序》。宋朝的遵
放生  /zixun/list.asp?id=99
126»为什么要在寺院超度
方式来回报亡者,以表心及报恩之心,令往生者往生,已往生者莲品增上,这才最为有意义的行为。 因此,超度对生者、亡者利益都很大,真正是“冥、阳两利”的功德。每个佛弟子、普通人,都
学佛释疑  /zixun/list.asp?id=416
127»为什么佛教因果人人知,道教承负无人晓?
皆在承负,不修道当修德,积德行善起,自然泽被后世子孙。 所以寥寥一千多字的《太上感应篇》道尽了几千年的发展规律,实为教化世人的第一善书。
道法自然  /zixun/list.asp?id=259
128»中国寺庙布局详解
方慕名而来的云游僧人,即使有几口大锅也不能满足千名以上僧人在一起同时用饭,因此就产生两种用餐办法:一是分成几批用餐,以保证都在一个大斋堂用餐;另一种是分成几个大斋堂,以保证能同时用
佛教知识  /zixun/list.asp?id=3027
129»世间根本的善法
我们在世间修行,修持世间的善法——道、善业、善行、利他等等,这些都是佛法中十分赞同的。 佛弟子皈依时,会受持佛教“五戒”:杀、盗、淫、妄、酒,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
学佛释疑  /zixun/list.asp?id=2840
130»不可录敦伦理序
不是他(她)们辛苦孕育、抚养而生。因此对一切男女,都必须怀著顺的心、慈悲的心,去保护扶持。又怎能生出淫邪的心,企图加以侮辱呢?明朝时,有一个学生淫欲很重,常想克制却又不能,便向王
寿康宝鉴  /zixun/num.asp?id=954
首页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找到约145条
© 2018-2025 Baifodian.Com百佛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