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佛殿
/
心灵能量
/
文章列表
🌎
BaiFoDian
📁
心灵能量
📄
列表
41.
四道桥梁
我们生活在群体中,平常要和别人相见,不论是识与不识,都必须打声招呼,表示沟通、友谊。人和人之间,有四道桥梁,可以使彼此相处愉快,减少摩擦的冲突。 第一道桥梁,见面三句话。中国人说,见面三分情,大家有…
42.
像跳探戈一样
一九九六年六月二十七日,编译馆馆长赵丽云博士在“中华电视台”“莲心”节目受访时,侃侃道出彼此“跳探戈”是婆媳相处的最佳方法,这席话在我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我童年祝发出家,也不懂得舞蹈娱乐,但我…
43.
交友七法
朋友相交,贵在知心,真正的好朋友应该是患难与共,也就是当你需要的时候,他随时都会伸出友谊的手。所以朋友的定义应该是: 一、难与能与:朋友有了困难,需要你的帮助时,即使自己有困难,也应该勉力而为。 二…
44.
欲长寿广交友
在报上看到一则《欲长寿广交友》的新闻—— 古罗马有句谚语:“多交一个朋友,就多十年寿命。”最近,美国发表了一份长寿老人朋友多的调查报告,在接受此项调查的一千七百三十名年逾八十的寿星中,好交朋友者占了…
45.
朋友的类型
人生在世,不可能过着离群索居又没有朋友的日子。而朋友之种类,有泛泛的点头之交,也有全仁全义的生死之交,更有以买卖方式而做朋友打交道的。 《史记》中有个故事:廉颇是战国时代赵国的良将,功绩甚伟,被封为…
46.
益友与损友
世间上每个人都需要朋友。朋友有所谓的益友与损友。什么叫益友,什么又是损友呢?在佛经里说朋友有四品,就是四种朋友: 一、有友如花:有的朋友对待你像对待花一样,当你盛开的时候,他把你插在头上,供…
47.
不妄语
曾有一卖布的信徒告诉我,他什么戒都能守,就是不能守不妄语戒,我问他为什么?他举了个例子——客人指着一块布问:“这布一码多少钱?” 信徒答:“三元。” 客人再问:“会不会褪色?” 信徒答:…
48.
讲话是修行
(一) 王阳明有一次跟学生出游,路旁有两个人在吵架,一个骂道:“你没有天理!”一个反驳道:“你没有良心!” 王阳明就对身旁的学生说:“你们听,他们在讲道。” 学生说:“老师,他们是在吵架…
49.
斗鸡性格
人是很不明理的,常常为了一点芝麻小事,而背负了很长时间的误会。 有一位囚犯被关在牢里,埋怨房子小,有一天,有一只苍蝇飞进房里,他就去扑捕,飞东抓东,飞西捕西,还是没有抓到,方醒悟到原来他的房间竟…
50.
问号的得失
有的人说话喜欢用问号“?”,有的人说话喜欢用句号“。”,还有的人说话喜欢用惊叹号“!”;甚至有的人说话喜欢用删节号……”。 喜欢用句号讲话的人,凡事总会给你一个交代或答案;喜欢用删节号讲话的人,…
51.
语言,要像阳光、花朵、净水
多年以前,曾经在一篇文章里,读到这么一句话:“语言,要像阳光、花朵、净水。”当时深深感到十分受用,于是谨记心田,时刻反省,随着年岁的增长,益发觉得其中意味深长。 俗谓:“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
52.
从勤奋中打发时间
一天有二十四个小时,一生也有六七十年的岁月。在这一段漫长的人生里,如何去打发时间,这是个很重要的问题。社会上的一般人,用吃、喝、玩、乐去打发时间,打牌、赌博,做无聊的事,来消磨岁月,这实在非常没有意…
53.
拙处力行
“巧”与“拙”,一般人皆喜欢巧,不喜欢拙。 但是,巧言令色、巧诈虚伪、巧取豪夺、投机取巧,巧得心机太深,巧得花样太多,不但不能让人欣赏,反而令人感到可怕。所以,不是真正的“巧…
54.
有永远休息的时候
自从加入弘法利生的行列之后,近五十年来,到处行脚,不曾停止,尤以近几年来,周游五大洲,更是席不暇暖,有人关心,问我:“你为什么不休息呢?”我都如是回答:“将来有永远休息的时候。” &nbs…
55.
懒惰之害
有一个寓言说:有一家人都很懒惰,每日的家事爸爸不做,就叫妈妈做;妈妈也懒惰不做,就叫儿女做;儿女也不肯做,就叫小狗做。小狗没有办法,只好用尾巴扫地,用身体抹桌椅,甚至用嘴衔水管来浇花草。 …
56.
自序:人生时空的圆
人生在世,归纳而言,就是与两种人相处,一是自己,一是他人。 自处处人,就像在 画圆,以自觉、自度为圆心,以慈悲、利他为半径,所画出来的一个人生时空的圆。 自处看似简单,其实微…
57.
观音菩萨如秋月
唱:黄帅 曲:悟演法师 观音菩萨如秋月,阿弥陀佛顶庄严,慈光普照渡众生,一心顶礼观世音 嗡嘛呢叭咪吽,嗡嘛呢叭咪吽,嗡嘛呢叭咪吽,嗡嘛呢叭咪吽…
58.
生活禅曲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 便是人间好时节 佛在灵山莫远求 灵山只在汝心头 人人有个灵山塔 好向灵山塔下修 赵州八十犹行脚 只为心头未悄然 及至归来无一事 始知空费草鞋钱 佛在灵…
59.
寻找生命中的贵人
唱:敬善媛 (Angelina Yang)/尼玛泽仁·亚东 词:学诚法师/曲:学诚法师/编曲:敬善媛 菩萨怎么做我就怎么做 彼发菩提心我发菩提心 破除心烦恼修行菩萨道 烦恼如何破智慧到彼岸 智慧如何…
60.
既不修福也不修慧,你来这世间干什么
行为、语言、思想,就是我们的大学问 “般若”一词是形容佛教修行过程及证悟的术语,表达佛教之“智慧”,因为佛教的智慧是超然无漏的,所以用“般若”一词来表明,那与世间所说的聪明智慧是不一样的概念。 在《…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找到约868条
© 2018-2025 Baifodian.Com 百佛殿
👈
返回
🌎
佛教网
🔎
搜索
🚥
导航
🔐
登陆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