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佛殿
/
禅茶一味
/
列表
🌎
BaiFoDian
📁
禅茶一味
📄
列表
21.
禅是能具眼
什么是禅?禅是能具眼。这是说,习禅要具备智慧之眼或法眼,能够以这样的法眼判断一切,识破迷局。 文益禅师问一位参学的僧人觉上座:是坐船来,还中从陆路来的(船来陆来)?觉上座回答说:坐船来的。文益又问:…
22.
禅是证得无位真人
什么是禅?禅是证得无位真人。这是从解脱论的角度讲,习禅的解脱境界是证得自己的本来面目,这个本来面目,临济宗创始人义玄禅师称为“无位真人”。 临济义玄曾说:“赤肉团上,有一无位真人,常从汝等诸人面门出…
23.
参禅四病与四药
心即是佛,佛即是觉,此一觉性,生佛平等,无有差别,空寂而了无一物,不受一法,无可修证。灵明而具足万德,妙用恒沙,不假修证。只因众生迷沦生死,经历长劫,贪嗔痴爱,妄想执着,染污已深,不得已而说修说证。…
24.
禅是蚊子上铁牛
什么是禅?禅是蚊子上铁牛。这句禅语有多重含义,既可以说是对于禅的开悟后境界的描述,表示无法下嘴,无法用语言形容,同时也表示精进的精神,面对困难,也要坚持进取,也表示禅师的机锋灵活,让一般人无法把握。…
25.
禅是立我家风
什么是禅?禅是立我家风。这是指在禅的认识自我的基础上依照自己的本质特性而成就独特的自己,这种自己,就是自身的家风,或者说宗风。习禅不是去盲目模仿别人的风格,而是要找到自己的特点,建立自己的风格。 赵…
26.
修习生活禅做到16个字就开悟
安住当下,守一不移,一念不生,灵光独耀。 这一十六字,就是修习生活禅的基本方法,基本次第。这一十六字,究竟怎么样在我们的修行中来落实。 这四句话,不妨结合《心经》的第一段“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
27.
内心被套牢了,要设法解套
禅修所做的,就是帮助我们培养正念,把心带回到当下。这样,我们才能从情绪和妄想的缠缚中脱身而出。如何才能把心带回当下?佛教中,最基本的修行就是戒定慧,又称三无漏学,也就是三种导向智慧的途径。其中,又以…
28.
禅门的十六字心要
达摩大师《悟性论》:“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教外别传,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就是禅门的十六字心要,非常典型地反映了禅的特质。 1、教外别传 教外别传,意思是在如来言教、传…
29.
禅是承言者丧,滞句者迷
什么是禅?禅是承言者丧,滞句者迷。这涉及到禅与语言文字的关系,意思是说,要超越语言文字,才能把握禅的精髓,不能认为,语言所述,文字所记,就是完整、彻底地表达了禅的含义。这是唐代末年福州鼓山神晏兴圣国…
30.
禅是啐啄同时
什么是禅?禅是啐啄同时。这是讲禅的教学过程中,时机把握的重要性,如同母鸡抱窝孵蛋,到了鸡雏出壳的时节,小鸡在蛋壳内用嘴发出声音,称为啐,这个时候,母鸡去帮助它,用嘴啄破蛋壳,接它出壳,称为啄。母鸡主…
31.
茶醒了,人知否?
切得一块陈年的普洱,放入素净的醒茶罐里,静置二三个月,沉睡或尘封的茶通过与空气和水分的接触,吸收天地人气,重新焕发出茶叶的本质,醒过来了。 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的茶叶,在功德圆满之前,还要有这样一段静…
32.
禅茶相融一味中
从佛祖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到迦叶尊者破颜微笑的那一刻起,禅,作为生命的大智慧,便在天地之间弥散开来。当先民们把第一片茶叶浸在水中,禅的种子也便悄悄融进了这神奇的树叶所营造的世界里,于是才有了“禅茶一…
33.
茶,一个宁静的世界
千百年来,茶道、茶文化显示了一种永恒的生命力,虽断犹续,无论中国茶艺、日本茶道、韩国茶礼,无不使接触者感受到她的一种魁力。奥秘何在?在于人们经由茶道获得一份真善美的陶冶。丰富多彩的茶道文化可归结为茶…
34.
从禅茶的慈悲到慈悲的茶禅
虽然茶禅以智慧著称,但是没有慈悲的智慧算不得真正的智慧。佛门向来讲究悲智双运。慈悲与智慧如鸟之双赢,车之双轮。唯有深刻领会茶禅的慈悲,才可以真正领会茶禅的智慧。 什么是禅茶?禅作为佛法的心髓,难以下…
35.
禅是任性逍遥,随缘放旷
禅是什么?禅是任性逍遥,随缘放旷。 这是唐代天皇道悟禅师的禅学观点。龙潭崇信禅师在他门下开悟,问他:如何保任?意为如何保持这样的境界呢?也就是讲悟后如何修行的问题。依照南宗禅的观点,开悟之后,一悟而…
36.
中华禅宗的“制度”创新
在中国佛教波澜壮阔的历史中,禅宗一枝独秀,被公认为佛教本土化最为彻底的一家,也是最契合中国人心灵特质的一枝。这既体现于思想上的创见与标新,也反映在组织制度上的革新与创化。 除思想体系和修行上的差异之…
37.
无味方为大味
你只有将自己放大到另一个更大的空间中,才能感知自己的存在,并且意识到,这一种存在是多么的脆弱和渺小…… 我有一个朋友,在三里屯开一个小小的法餐厅。有一天,他讲了一个称不上是故事的故事:那天,我带我儿…
38.
学禅不能学「残」
当人出生以后,不仅要面对生存的问题,还要去面对社会与人群,谁都难以避免,毕竟人是群体的动物。人生的范畴是广泛,而且又是错综复杂,要如何使你在这一生当中过得和谐、安详、舒适、光明、幸福,进而更能提升到…
39.
禅坐时身体应该如何放松
在所有的禅修姿势里面,坐是一个最理想的姿势,因为在坐的时候,我们身体的状态是处在一种休息,同时保持警觉的状态。休息了,就能够让我们放松、安定,符合了定的部分;处在警觉状态的时候,我们的心保持灵敏、敏…
40.
禅修能够证解脱
“一切功德皆从禅定出”,这是我常常引用的佛陀言教。因为佛陀本身就是得到最高禅定境界的人。他所具有的不可思议的禅定境界,不但为他在世时弘法利生做出了很大贡献,而且让我们没有赶上他住世年代的人学无穷尽、…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找到约173条
© 2018-2025 Baifodian.Com 百佛殿
👈
返回
🌎
佛教网
🔎
搜索
🚥
导航
🔐
登陆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