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佛殿 / 学佛释疑 / 列表 / 什么是佛教中的安般守意法门?
佛教网

什么是佛教中的安般守意法门?

2018年9月8日
  佛陀曾针对每一个从他学法的人,设计了各种让心专注的方法,就是“观出入息"(梵语anapanasati)亦称安般守意,安般的安是梵语ana,即入息的意思,般是梵语apana,即出息的意思,守意是梵语sati,即守意。
  安般(anapana)者,通译为息,十念之一也。入佛法有二甘露门,一、不净观,二、安般守意。而于我国六朝禅法则以安般为最要,而特别由安般的演进,成为各家各派中无数甚深禅定之修法。所以《释禅波罗密次第法门》云:“佛法甘露门,名阿那波那,于诸法门中,第一安稳道。"
  经中曾记载释迦牟尼佛在达到正觉不久后,对弟子所说的一席话:“弟子们,我在最近三个月间,全神贯注于出息,因而得到了诸多心得。我实际地实行入息、出息、长短息等等各种呼吸方式,才晓得有各种不同的呼吸方法,而我已经有了粗略的思维,弟子们,我希望经过更长的时间,再得到更细微的思维。"
  由此段经文可知,释尊在三个月之间实行安般守意的呼吸法,而后得到许多心得的经过情形,并且由实行出息、入息、长短息等呼吸方式,得到更多的呼吸法,慢慢地思索,获得更多的心得,连过去所不曾感受到的细微之处,也逐一地体验到了。
  而且根据记载,释迦真正领悟到“安般守意"的契机,是在他三十五岁的时候,而后在世间的四十五年之间,“安般守意"便如影随形的与他同在。
  所以智者大师在《六妙门法》中云:“故释迦初诣道树,跏趺坐草,内思安般,一数、二随、三止、四观、五还、六净,因此万行开发,降魔成道。当知佛为物轨,示迹若斯,三乘正士,岂不同游此路。"
  又在《释禅》中云:“如经说阿那般那,是三世诸佛入道初门。
打赏
上一条 心性是什么?是灵魂吗? 下一条 八地菩萨证悟的灭定与四果阿罗汉有没有区别?
延伸阅读 很多人朝佛像扔硬币祈福,扔不准怎么办? 答:没有这种祈福方式。 身处寺院道场,当怀着恭敬心…看到好多人点完香要礼拜几下,这是必要程序吗? 答:持香平举至眉间即可。 香点燃后,因为有明…有人说寺院的香灰有加持力,能治疑难杂症,是真的吗? 答:生病须就医,心病心药治。 天然香的…去寺院拜佛没拜全,菩萨会生气不保佑我吗? 答:佛菩萨只有慈悲,没有嗔心。 “十方三世佛,共…很多人都会摸寺院的宝鼎、狮子沾福气,这样真的有用吗? 答:福只能靠“修”,蹭不到。 因缘因…寺院烧香是不是烧高香最好? 答:文明敬香最吉祥。 所谓“高香”,是民间流传的说法,并没有可…为什么说凡所有集法皆是灭法? “凡所有集法皆是灭法”是佛教《心经》中“诸法空相”思想的延伸…

© 2018-2025 Baifodian.Com 百佛殿
👈
返回
🌎
佛教网
🔎
搜索
🚥
导航
🔐
登陆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