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佛殿 / 心灵能量 / 列表 / 修习佛法,放下偏执
佛教网

修习佛法,放下偏执

2018年8月28日
  每一个学佛的人,可能最初学佛的目的、动机都不太相同,修行的方法更是千差万别,可却有不少人,想的很偏执,修的很偏执。
  有的人觉得,花花世界好的很,拼了老命,追逐功名利禄。
  有的人觉得,人生到头一场空,终为尘土,活着毫无意义。
  有的人觉得,活在人世太难得,不求活百年,但求心喜欢。
  有的人深陷因果,积郁成疾,有的人执迷虚妄,消极悲观。
  这些是学佛的人?这些是学佛的目的?这是佛告诉人们的?
  《印度佛学源流略讲》:释迦牟尼初转法*,是在波罗奈斯的鹿野苑对憍陈如等五个弟子讲的,先批评了苦行和其他学派的主张,提出自己不苦不乐的中道学说,来证明苦行不是正道,只有中道才合理。
  万法归一,不光是佛家讲中道,儒家,道家,阴阳家,皆崇尚:中。
  《中庸》:喜怒衰乐之末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道德经》: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俞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
  《黄金策》:夫人有贤、不肖之殊;卦有过、不及之异。太过者,损之斯成;不及者,益之则利。
  三论宗的“二谛三中”说的就是这个问题,为著空者依俗谛说有,为著有者依真谛明空。
  所以,无论偏执什么,偏执有也好,偏执空也罢,正确的修习佛法,都能让人重新回到正常的生活。
  面对任何事情,即不消极应付,无所作为,也不执迷妄想,深陷其中。
  “无为,无不为”
  “尽人事,安天命”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心无挂碍,究竟涅槃。”
  最后,还是那句,万法归一。
打赏
上一条 使我们不快乐的,都是芝麻小事 下一条  如何做到慈悲和智慧
延伸阅读 莫生气 人生就像一场戏,因为有缘才相聚; 相扶到老不容易,是否更该去珍惜; 为了小事发脾气…大境界的人,才能看到事物的真正价值 为什么相同的东西在不同的人手里,可以产生完全不同的价值…要如何化解情绪呢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在日常生活中,无论他人对我们是何种态…以忍来圆满人生 圆满人际关系的良方 “忍辱”,是良药,但是苦口。能忍的人,走到那,都是海阔…佛教的社会责任 由发心中去承担责任 经常对信徒们说要“发心”,但是很少要求他们承担起“责任…9记金刚棒喝,句句戳心、振聋发聩。 拜佛 “拜佛不是弯下身体,而是放下傲慢。”大家要记住!…为何不享受一天佛陀的日子 今天就算讲到死去活来,你仍然不悟!因为不悟的人,说无念,执着无念…

© 2018-2025 Baifodian.Com 百佛殿
👈
返回
🌎
佛教网
🔎
搜索
🚥
导航
🔐
登陆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