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佛殿 / 学佛释疑 / 列表 / 三千威仪,八万细行
佛教网

三千威仪,八万细行

2018年8月15日
  三千威仪是指出家人的四威仪「行住坐卧」,四威仪中的每一威仪有两百五十条,行有两百五十条,坐有两百五十条,卧有两百五十条,立有两百五十条。这四个两百五十合起来就是一千,这一千又分为过去一千、现在一千、未来一千,因此称为三千威仪。再加上以身口七支(杀、盗、淫、妄语、恶口、绮语、两舌),则为二万一千;再加上贪嗔痴三毒及等分(谓贪瞋痴三心,一齐而起)的四种烦恼,共成八万四千。诸经举其大数,则称八万细行。三千威仪,八万细行,表示戒是很微细的。用八万四千个微细的行门,漏尽自己的烦恼,目的是在这里。
  僧团讲究「三千威仪,八万细行」,用意在培养一个人出众的威仪,树立良好的形象,不但是做人的基本条件,更可以成为度众的方便法门。就如同佛陀十大弟子中的智慧第一舍利弗和神通第一的目犍连,过去曾是外道的首领。有一天,舍利弗在路上看到马胜比丘,立刻被他的威仪所摄受,于是上前问道:「这位修道者,你的老师是谁?他都教了些什么?」马胜比丘告诉他:「释迦牟尼佛是我的老师,他常告诉我们『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的道理……。」
  舍利弗一听,心眼顿开,赶紧回去找目犍连:「目犍连,我们找到老师了,释迦牟尼佛可以做我们的老师。」于是他们带着各自的徒众,皈投在佛陀座下,这就是威仪度众的实例。另外,宋代的大学者如王阳明、程颐、程颢等人,他们对佛门的威仪也很赞叹。有一次,程颐到寺院,刚好看到排班过堂的队伍,忍不住赞叹「三代威仪,尽在此中」,说明中国自古以来所谓的道德礼仪,尽从这些僧众中表露无遗,确实是不错的。
  佛门教育十分重视思想教育与生活教育,因为唯有健全的思想和规律的生活,才能完成人格,成就道业。身语意的行止,表现在外,就是生活的礼仪。一个人如果站没站相、坐没坐相、衣冠不整、谈吐庸俗,这就是缺乏生活的礼仪。因此,佛门中的四威仪:行如风、坐如钟、立如松、卧如弓,就是从行立坐卧来训练威仪。所谓「身具德,人必敬」,相好威仪能度众生,即使诸佛要成就圆满功德,也必须「三祇修福慧,百劫修相好」,将相好、福德、智慧修好。
打赏
上一条 什么是住持?什么是方丈?什么是长老? 下一条 增上缘是什么意思?什么是增上缘?
延伸阅读 为什么我们经常会去做不该做的事 在整部《楞严经》的理论篇当中,佛陀主要是告诉我们两个重点,…诵经是不是一定要明白它的意思 问:师父啊!我们每天都要诵经,比如每天在诵《心经》,不一定所…忍辱以积大德 这个放弃内心的感受,我个人有一个小小的经验,跟大家参考一下。我大概出家五年到…是不是念佛念到清净心就叫见佛了呢 问:什么叫见佛?是见阿弥陀佛的色身还是见自性佛?自性佛是…我们是否已经具备了这十种信心 依着彻悟大师的开示,看看我们是否具备了以下这十种信心,从头到…五种错误的闻法方式 持文不持义:如果仅仅为了词句的美妙动听而受持,却不观察甚深的意义,则如…女性修行应该注意什么 佛教经文上也说过“厌离女身”,佛子也知道摩登伽女害得阿难破戒的故事。…

© 2018-2025 Baifodian.Com 百佛殿
👈
返回
🌎
佛教网
🔎
搜索
🚥
导航
🔐
登陆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