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佛殿 / 学佛释疑 / 列表 / 什么是贪心
佛教网

什么是贪心

文 / 圣严法师 2023年8月7日
  在佛经中,“贪”有好多不同的说法,譬如它又叫做“欲”,也就是希望、追求、渴求的意思。人到底希望什么?又渴求什么呢?人在身心的需求上,最主要的不外是贪“色、声、香、味、触”五欲,眼睛贪好看的、耳朵贪美声、鼻子贪香、舌头贪好味、身体贪接触的舒适感。总之,凡是好的都喜欢贪。
  但是,人本来就不能不吃饭、不睡觉,眼睛不能不看,耳朵也不能不听。所以,贪是指我们过分的要求,就如我常跟弟子们说的:“得到需要的东西不是贪,想获得不需要的就是贪了。”实际上,人们真正的需要并不多,譬如,我们睡觉只需要一个床铺,吃饭只要吃饱就够了……可是人仍然想要追求、获得很多东西,为什么人会这么贪得无厌呢?这和人的心理有关。
  人的心理有一种想永远据为己有的欲望,因为一般人想要贪着的东西都是不能永远保有的,但是当拥有以后又会担心失去。以金钱为例,我们日常所需的花费并不多,但是一般人总是害怕得到的金钱很快就会用完,所以希望财产能够愈积愈多,以备不时之需,结果变得贪得无厌。
  贪心的人就像一只爬在结满果实的桃树上的猴子,它看到满树饱满欲滴的桃子,每一个都想吃,结果摘了一个往手里放,又摘两个夹在腋下,摘到最后,不但一个桃子都没有吃到,还把自己累死了。人往往就是这样,被贪心带来的许多烦恼给累死了。
  俗语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其实人并不仅是对财物贪着,对很多东西也都是贪得无厌地追求、争取。人和人之间很多的磨擦和不协调,也都是因此而起的。所以,贪心不仅为自己带来困扰,也会为社会、自然带来灾难。
  本来人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需要并不多,如果是在个人的需要之外,为全体大众的需要考虑,这就不叫做贪,譬如,希望大众能够有衣服穿、有车子坐、有房子可住,为社会众生造福,就不叫做贪。
  因此,我们除了自己需要的东西以外,不可要得太多。适可而止需要智慧,最简单的方式就是时时注意自己的起心动念,看自己到底是为自己还是为别人。
  谢谢你看完 圣严法师 的文字!
打赏
上一条 “水陆法会”最早是什么时候形成的? 下一条 “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是何意?
延伸阅读 很多人朝佛像扔硬币祈福,扔不准怎么办? 答:没有这种祈福方式。 身处寺院道场,当怀着恭敬心…看到好多人点完香要礼拜几下,这是必要程序吗? 答:持香平举至眉间即可。 香点燃后,因为有明…有人说寺院的香灰有加持力,能治疑难杂症,是真的吗? 答:生病须就医,心病心药治。 天然香的…去寺院拜佛没拜全,菩萨会生气不保佑我吗? 答:佛菩萨只有慈悲,没有嗔心。 “十方三世佛,共…很多人都会摸寺院的宝鼎、狮子沾福气,这样真的有用吗? 答:福只能靠“修”,蹭不到。 因缘因…寺院烧香是不是烧高香最好? 答:文明敬香最吉祥。 所谓“高香”,是民间流传的说法,并没有可…为什么说凡所有集法皆是灭法? “凡所有集法皆是灭法”是佛教《心经》中“诸法空相”思想的延伸…

© 2018-2025 Baifodian.Com 百佛殿
👈
返回
🌎
佛教网
🔎
搜索
🚥
导航
🔐
登陆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