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佛殿 / 佛教知识 / 列表 / 五位百法——心法的种类功能与意义
佛教网

五位百法——心法的种类功能与意义

文 / 广超法师 2023年4月12日
  学习佛法的第一个困难,就是为不了解名相的含义所障碍,并且法相名词多以万计,更不容易从各个名相之间得到系统的认识。但是,假如我们能够从某些有系统性的名相去学习,而弄清楚其意义和联系性,也很容易克服这一困难。
  大小乘的论典中,多以心、心所、色、不相应行、无为五位法来作为说明和统摄一切法的规范。如小乘的《俱舍论》以五位七十五法来说明和统摄一切法,《成实论》以五位八十四法来说明和统摄一切法,大乘法相宗,以五位百法来说明和统摄一切法。这里举出大乘的五位百法来作一简单地介绍,就可以知道佛典中所说的一切法的基本意义和系统了。
  在《百法明门论》一百个法当中,最先提到的就是心法。百法说心法是“一切最胜故”,即在一切有为法中,以心法最为殊胜。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佛法告诉我们:一切众生,造善作恶是这个心,六道轮回也是这个心,乃至成佛作祖更是这个心。
  我们常说:学佛的目的,在于了脱生死,离苦得乐,或者说在于破迷启悟,断惑证真。一个行者真正要达到这个崇高目标之前,最重要的前提,便是如何将我们的心改善、净化,使之达到最极清净光明的地步,这是一个最根本,也是最重要的问题。
  佛言:心净则国土净,心秽则国土秽。又说:心杂染故,有情杂染;心清净故,有情清净。由此可见,“心”是一切诸法的中心,世间一切法,都是依着心在左右与指挥。因此,如果我们学佛而忽视了心法这个问题,那么一切的作为与努力,皆属枉然。
  心法略有八种:一眼识、二耳识、三鼻识、四舌识、五身识、六意识、七末那识、八阿赖耶识。
  一、眼识─依眼根了别色尘之作用
  二、耳识─依耳根了别声尘之作用
  三、鼻识─依鼻根了别香尘之作用
  四、舌识─依舌根了别味尘之作用
  五、身识─依身根了别触尘之作用
  六、意识─依意根了别法尘之作用
  七、末那─译名意,内缘第八妄执为我
  八、阿赖耶─译名藏,能藏一切种子
  为何说此八种为“略”呢?蕅祖直解说:“心性离过绝非,尚不可名之为一,云何有八?若论相用,浩然无涯,今就有情分中,相用最显著者,略有八种”。
  由上述可知:所谓八识,乃是就心性之相、用上说的,并非在本体上说话。既是就相、用来说,则心性之相用,可谓无量无边,何止八种?今百法说心法有八种,乃是就有情众生之心理现象与作用中最显著的来说,此点不可不知。
  那么,心法的意义为何?百法赘言:“心法者,总有六义”,哪六种呢?
  一、集起名心:是说心有收集、保持、储藏一切法种子的功能,并且在因缘成熟之时,又能令这些种子,一一发起现行。具有这种功能的心法,特别是指第八阿赖耶识。
  二、积集名心:是说心有熏习成一切法的种子的功能。具有这种功能的心法,特别是指眼、耳等前七识。
  以上“集起”和“积集”二义,可说是互为因果。譬如:我们听经、阅藏,则经由眼识、耳识及意识之熏习作用,将清净的种子,熏入第八阿赖耶识中,储存起来(这是心之积集义)。他日以我们所见所闻,为他人复诵、讲解,即是种子发起现行之功能(这是心之集起义)。换句话说:集起是偏在现行上说,积集则偏在种子上说。
  三、缘虑名心:是说心有攀缘,思虑一切法的功能。譬如我们静坐室中,想念山河大地、日月星辰,便是心的缘虑功能。
  四、或名为识:是说心有时叫做“识”。识就是了别的意思。我们的心对于境界有明了分别的功能。
  五、或名为意:是说心有时叫做“意”。意就是相续不断的意思。我们的心,剎那不停,前念灭,后念生,生灭之间,无有间隔。
  六、或第八名心,第七名意,前六名识:是说若就“缘虑”义来说,八识皆可名“心”,若就“集起”义来说,则只有第八可以叫做“心”。因为唯独第八阿赖耶识能集诸种子,起现行故。
  若就念念生灭,平等无间之义来说,则八识皆可名“意”,若就“恒审思量”义来说,则只有第七末那识可以叫做“意”。因为唯独第七末那能恒审思量第八为我故。
  若就了别境界之义来说,则八识皆可名识,若就了别粗显境界义来说,则唯前六识可以叫做“识”。因为前六识能了别色声等粗境故,至于第七、第八所了别之境,则微细难知。
  谢谢你看完 广超法师 的文字!
打赏
上一条 普陀山是观音菩萨的道场吗?观音道场普陀山 下一条 何谓「大佛顶」
延伸阅读 浴佛的意义 三千多年前,释迦牟尼佛诞生在印度北部的兰毗尼园。传说佛陀降生时,园中百花齐放,…云板的功用何在 《禅林象器笺·呗器门》中说云章曰:板形铸作云样,故曰云板……俗事考云:宋太…古代比丘都用什么生活器具 《梵网经》卷下说:“菩萨行头陀时及游方时,行来百里千里,此十八种…偏空跟断灭见有何不同 断灭见叫邪见,就是他完全不相信世间上有因果,他不相信造善能够招感可乐…你是灭色取空,还是离相清净 假观的智慧,第一个就是相状。因为如是相,你才能够产生习性的造作…念佛法门的专修与杂修 我们看蕅益大师的传记刚好是第十九愿的印证,你看蕅益大师的一生,他二十…佛教常用赞偈 1.晨钟偈 闻钟声,烦恼轻,智慧长,菩提生,离地狱,出火坑,愿成佛,度众生 …

© 2018-2024 百佛殿佛教网
🌎
佛教网
📃
佛教知识

藏经阁
📖
经典故事
😃
学佛释疑
👈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