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佛殿 / 心灵能量 / 列表 / 都言净土唯心是,十万余程是外求
佛教网

都言净土唯心是,十万余程是外求

文 / 大安法师 2023年3月29日
  这是拨正一种观点,而且在省庵大师那个时代还是很普遍的一个观点。所以就叫“都言”,很多人都这么说。说什么呢?这也是以理夺事的一种说法。说西方净土唯心是,当下就是,求十万亿佛刹的净土是向心外去求。这个观点到现在也有一些人会这么说,这个确实是不了解心性的真相。
  首先需要辨识的是“唯心”,唯的是什么心?在经典当中,“心”这个名相有多种含义。有的是指肉团心,四大构成的,生理的心脏;有的是指缘虑心,又叫缘影心,六根攀六尘,在阿赖耶识里面所落下的前尘影事,这叫缘虑;还有集起心,这是指第八阿赖耶识;还有是指纯真心,又叫坚实心,就是自性清净心。
  一般的众生对这个心都是不了解的。所以《楞严经》前四卷半都是谈这个问题,七处征心,十番显见。为什么要征心?这就是在《楞严经》,佛告阿难,一切众生从无始劫以来种种颠倒,乃至于修行也不能得成无上菩提,其原因是由于不知道二种根本。这二种根本就点示出真妄之心了。
  一者是无始生死根本,“则汝今者,与诸众生,用攀缘心,为自性者”。这就是那个缘影心,妄心。这个妄心是生死的根本,又叫攀缘心。一切众生都是虚妄地认为六尘缘影是自心相,所以七处征心,是要了解它的真相——妄心本空,觅心了不可得。但我们都是认贼为子,把这个虚妄的心认为是自性。
  第二者就是“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这就叫真心。但这个真心怎么体认?它无形无相,《楞严经》就从第八识的见分——叫“识精元明”——去体认。识精,就是一念无明妙真如心转为八识阿赖耶,真妄和合,妄的一面就叫识,真的一面就叫精,是从妙真如心显现出来的,这就是第二月。了解这个识精元明,就会趣向于、接近于那个妙明真心。识精元明会有它的见分,这是能缘;有它的相分,叫所缘。以妄缘妄,生种种境界之相。妄心缘妄心,就缘不了真心,就遗失了那个真如性海。所以大多数人讲的唯心,都是那个攀缘心。
  怎么去体认妄心和真心的界别呢?《楞严经》对这个不断地去阐述,它跟妄心到底是什么关系?大觉不生灭的真心。如果用一个图像表,就有一个方框,大方广的那个叫真心;真心里面有一个圆相,表明真心里面含裹十方无量无边的、虚空世界;圆相里面有十个小方框,表明十方无量的刹土;无量的刹土,其中有一个刹土有人,这个人身上写了个心,这个心就是业力凡夫胸中所蕴藏的那个六尘缘影之心。
  这个妄心是在我们心中,但我们这个身体是在世界里面,世界是在虚空里面,虚空在大觉真心里面,整个虚空在我们的真心里面都像一片云在虚空里面一样,何况整个的刹土、世界在虚空当中。我们的问题往往是把这个妄心认为是唯心是,于是他就会得出结论:十万亿佛刹之遥远的西方是在心外。
  谢谢你看完 大安法师 的文字!
打赏
上一条 人生如何才能展现举重若轻的本领呢? 下一条 荣华总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
延伸阅读 大境界的人,才能看到事物的真正价值 为什么相同的东西在不同的人手里,可以产生完全不同的价值…要如何化解情绪呢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在日常生活中,无论他人对我们是何种态…以忍来圆满人生 圆满人际关系的良方 “忍辱”,是良药,但是苦口。能忍的人,走到那,都是海阔…佛教的社会责任 由发心中去承担责任 经常对信徒们说要“发心”,但是很少要求他们承担起“责任…9记金刚棒喝,句句戳心、振聋发聩。 拜佛 “拜佛不是弯下身体,而是放下傲慢。”大家要记住!…为何不享受一天佛陀的日子 今天就算讲到死去活来,你仍然不悟!因为不悟的人,说无念,执着无念…忍辱其实不是忍气吞声 忍辱≠忍气吞声,很多人都搞不明白这一点 “辱”的字面意义是受到侮辱,…

© 2018-2025 Baifodian.Com 百佛殿
👈
返回
🌎
佛教网
🔎
搜索
🚥
导航
🔐
登陆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