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佛殿 / 学佛释疑 / 列表 / 什么时候可以面露金刚怒目之相
佛教网

什么时候可以面露金刚怒目之相

2020年11月25日
  儒家云:‘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在修行的道路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气与执着,有优点也有缺点,有特别在意的地方,也有豁达容易放下的地方,这是因为每个人过去环境、种种薰修、观念,都不尽相同。
  一般人不是圣人,身口意三业无法圆满是正常的,所以更需要修行——修正自己错误的行为、心行。六祖大师云:‘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是左’,修行就是要去除、改掉自己的执着、烦恼,如果常看别人的缺点,往往会增加我们的烦恼,所以,儒家要我们看别人的优点,且多学习,而别人的缺点,正可作为一面镜子,用来观照自己的行为,若我们有此情形,就改正过来,这样无论别人行为的善恶,都是我们修道的增上缘,这才是修行人面对人事的正确态度。
  所谓人与人的相处,贵在一个‘和’字,‘待人以和’且要广结善缘,更重要的是,以佛法来自我反省,加以实践,而不要受此境风影响。如此一来能具足他人优点,且不受他人缺点影响,对个人修持真正能有所增益。
  《楞严经》云:‘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即透过听经闻法,了解了佛法的道理,建立了正知见。然而理上虽然明白了,但无始劫来的习气、烦恼却非马上可以去除,需靠慢慢的薰修,才能断除。
  例如听经闻法,知道‘火烧功德林’的道理,知道起嗔心不好;但是在日常生活中,一旦遇到逆境,有时还是作不了主,嗔心大起。所以,由此可知,要将‘理’落实在‘事’,并非马上就能达到,还需要经过一番努力,但是修行最后的目的就是要达到事理一如。因此在修行的过程中,就要依着佛法的道理,在日用中不断地觉察、觉照自己的每个言行举止,乃至每个起心动念,如此日久功深,慢慢就能去除自己的习气、烦恼,达到事理一如。
  无始来的习气、烦恼每个人都有,只是厚薄不同;再者,每个人过去的善根也有深浅之别。所以,今生虽同闻佛法,但断除习气、烦恼的快慢亦有不同。但毕竟人人都有本具的佛性,只要在菩提道上发长远心、精进心,最后每个人都能断尽烦恼,圆成佛道。
  ‘金刚怒目相’乃菩萨慈悲为了遏止恶人的恶行,使其勿再造恶业,以免将来受苦果所示现的相貌。所以,虽现的是怒目相,但其内心却满怀慈悲,希望众生最终能改恶行善。由于众生的根机不同,故菩萨应机示现,有时慈眉善目,有时金刚怒目,这些都是菩萨度众的方便,最终目的是希望众生断一切恶、修一切善,离一切苦,毕竟大乐。不过‘金刚怒目相’是对非常顽劣、难调的众生所采取的,并不适合对一般人,而且,现‘金刚怒目相’的菩萨,本身需要一定程度功夫,能做到自己决不起嗔恨心,心内平静像无波清澈的大海一般,又能善观因缘。
  明白了以上这些道理,相信能解答您的疑惑,在这条修行的菩提道上,找到自己用功的方向,同时也能以更开阔的胸襟及方法面对众生、广度有情。
打赏
上一条 师父替弟子背业的说法是真的吗? 下一条 是否可以供奉半身佛像
延伸阅读 很多人朝佛像扔硬币祈福,扔不准怎么办? 答:没有这种祈福方式。 身处寺院道场,当怀着恭敬心…看到好多人点完香要礼拜几下,这是必要程序吗? 答:持香平举至眉间即可。 香点燃后,因为有明…有人说寺院的香灰有加持力,能治疑难杂症,是真的吗? 答:生病须就医,心病心药治。 天然香的…去寺院拜佛没拜全,菩萨会生气不保佑我吗? 答:佛菩萨只有慈悲,没有嗔心。 “十方三世佛,共…很多人都会摸寺院的宝鼎、狮子沾福气,这样真的有用吗? 答:福只能靠“修”,蹭不到。 因缘因…寺院烧香是不是烧高香最好? 答:文明敬香最吉祥。 所谓“高香”,是民间流传的说法,并没有可…为什么说凡所有集法皆是灭法? “凡所有集法皆是灭法”是佛教《心经》中“诸法空相”思想的延伸…

© 2018-2025 Baifodian.Com 百佛殿
👈
返回
🌎
佛教网
🔎
搜索
🚥
导航
🔐
登陆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