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佛殿 / 佛教知识 / 列表 / 《僧宝出家人要有气质、僧格、感召力、威德
佛教网

出家人要有气质、僧格、感召力、威德

专题《僧宝文 / 智随法师 2020年11月8日
  出家人要有气质,有僧格、有感召力和威德。对此,从几方面做了一个规定。
  第一是“正”。
  要正心、正念、正行。“正”是出家人最根本的素质。要身有正气,首先心态要正,心灵要正。这是本质上的东西。如果跟你接触三天两天,就发现这个人虚假不实、奸诈百端,那完了,这个人不用接触了。
  我们这里就有这样的人。我举个例子:有些人来找我请假。我问他:“跟客堂讲没有?”答:“讲了”,然后去跟客堂讲时,客堂问他跟师父讲了没有?答:“讲了,先跟师父请过假了”…
  其实两头都没讲。欺上瞒下,这就是奸诈虚伪。有很多人耍这样的滑头,在佛门耍这些滑头有意义吗?骗上骗下的,两头通吃,自己还觉得挺高明的。人要有点正气,该怎么办就光明正大的、光明磊落的,何必耍小心眼,耍奸耍滑?这样在佛门耍一辈子,会把自己耍到地狱去的。
  第二是“诚”。
  经典到处都有这个“诚”字。“诚”就是诚心、诚意、诚实。很多烦恼就是因为没有正气、没有诚心,就会有很多妄念。有正心正气的人,自然妄念就少。
  烦恼怎么断?烦恼跟你的用心和习性有关,用心正了,烦恼就少了。该做什么事,该找谁,理直气壮的去找就可以了。不用在那里动脑筋、动心思:我怎么去说服他、怎么躲过他。
  第三是“和”。
  “和”就是要和合、和气、和顺,这一点是出家人必须具备的一种素质。让人家一看到出家人就愿意亲近你。要是一看到出家人就躲得远远的,那麻烦了。
  佛教典故记载佛陀出家的因缘,就是因为佛看到沙门就想出家。为什么看到沙门就想出家呢?这是我们要思考的地方,说明沙门的形象非常重要。从沙门的形象里面可以看到很多东西,他不仅仅是一个身份的问题。
  有人说只是衣服尊贵,其实不完全是衣服尊贵。把你的衣服给其他世间人穿,他就没那么尊贵了。像现在的长褂,在古代是士大夫穿的,不是佛门自定的。如果换一个知识分子,一个老师穿上,他就没那么尊贵了。同样一件衣服,穿在高僧大德身上就很尊贵,穿在普通人身上,人家也未必那么尊重你。还是个人本身的气质素质更有感染力。
  第四是“敬”。
  “敬”就是敬三宝、敬人事、敬大众。《普贤行愿品》有“礼敬诸佛”,《法华经》里有常不轻菩萨,见人就礼拜恭敬并说:“你当成佛,我不敢轻慢你。”
  恭敬心是出家人无论对谁都要有的。恭敬并不是要表现怎么样,不是见到人就磕头,见到人就打招呼,见人就合掌,也不是那种。起码你内心要有敬意,对人要有尊重、恭敬,这个不分上下,不分老少,不分出家时间长短。沙弥对比丘,比丘对沙弥,彼此之间都要有恭敬心。不是说比丘就可以对沙弥没有恭敬心,沙弥只恭敬比丘,人与人之间都要有恭敬心,包括对居士、对社会大众。
  恭敬心没有了,出家人的僧格就没有了。这个大家是可以看得到、感受得到的。你有没有正心正念别人不知道。但是恭敬心从态度上就能反映出来。执事来管理你时有没有恭敬心,马上就看得出来了。很多烦恼就是因为缺少恭敬引起的,多一份恭敬,就少一份习气。
  印光大师讲:“一份恭敬,一份收获,十分恭敬,十分收获。”在恭敬当中会提升道心。懂了道理之后,就发现它并不是一个规则,不是来约束你的,它是在提升自己的内心的。
  关于恭敬,一是对佛、法的恭敬;二是大家彼此之间要恭敬,你是三宝之一,他也是三宝之一,大家都是三宝。你不恭敬出家人,就等于不恭敬自己。你是僧宝,别人也是僧宝,别人不如你,就瞧不起对方,他毕竟还是僧宝。所以作为出家人,大家要和合共住。
  世间可能不是这样的,世间“同门相嫉,文人相轻”,越是同门的人越嫉妒、越烦恼。武林高手都去争秘笈去了。在师父面前献计、献能,想尽办法都要读到武林秘笈,同门互相排斥。文人之间也是这样的,互相轻视,总觉得自己的文章天下第一。
  但僧人不能有这种心态,僧人一定要和合共住,彼此恭敬。
  “敬”还有一点就是对人和事的恭敬。寺院所有的事情,要尽心、尽责、尽职,要用敬意去做。尽心尽责就表示对这件事情的尊重。马虎做事情,就反映出素质有问题了。
  很多出家人在这点上有欠缺。做事情总是马马虎虎,几乎从来没有认真过。
  古人做事情是非常认真的,大家以后多看点《高僧传》。《高僧传》记录永明延寿大师一天做108件佛事,从来不会马虎一件事情,件件都会认真去做。
  认真是一个态度问题,不在事情大小。比如打扫卫生,有些人说不过就是个卫生,有那么在乎吗?
  在不在乎就是你的心态。心态好的人,他就会从头到尾,做得干干净净没有遗留,因为他的心没有别的想法。有轻视的念头,有忽视忽略的念头,就不会尽职尽责。
  玄奘大师作为译场的主人,他对人才的精选,对翻译的每一个细节的严格把关,就是做事的态度。古代丛林内部事务的规定,每件事情都非常细致。古代寺院有四大班首、八大值事、108个岗位职责,煮饭的、烧火的、砍柴的、挖地的、挑水的、打板的,每一件事都有固定人员,每一件事情都不能出错误。
  这是素质的要求,具备这种素质,到哪里都会受人尊重。
  谢谢你看完 智随法师 的文字!
打赏
上一条 极乐世界的漏尽比丘 下一条 出生食的由来
延伸阅读 偏空跟断灭见有何不同 断灭见叫邪见,就是他完全不相信世间上有因果,他不相信造善能够招感可乐…你是灭色取空,还是离相清净 假观的智慧,第一个就是相状。因为如是相,你才能够产生习性的造作…念佛法门的专修与杂修 我们看蕅益大师的传记刚好是第十九愿的印证,你看蕅益大师的一生,他二十…佛教常用赞偈 1.晨钟偈 闻钟声,烦恼轻,智慧长,菩提生,离地狱,出火坑,愿成佛,度众生 …吃饭,居然还要训练? 说到修行,我们往往想到特定的方式、特定的场所、特定的时段。但具足这些…烦恼即菩提 读《六祖坛经》,里边有句话叫做“烦恼即菩提”,我们可以理解“烦恼”这个词,对于…浅说地藏经 导语 在我们中国汉传佛教的信仰文化中,四大菩萨的精神是我们佛教徒修学菩萨道的榜…

© 2018-2024 百佛殿佛教网
🌎
佛教网
📃
佛教知识

藏经阁
📖
经典故事
😃
学佛释疑
👈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