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佛殿 / 心灵能量 / 列表 / 竞争与较量大不同
佛教网

竞争与较量大不同

文 / 圣严法师 2020年5月18日
  一般人所了解的竞争,就是要把别人拥有而自己没有的东西抢夺过来,让它变成自己的,但这是「动物性的竞争」。人类的竞争应该是:如果自己没有,就要另外想合理的办法拥有,而不是去抢夺别人的努力成果;非但如此,还要设法让大家都能享有,甚至拥有更好的东西。这是一种积极的菩萨精神,优于一般所谓的「竞争」心态,可以称为「良性竞争」,是一种合理、公开、公平的竞争。竞争的目的,不是为了要让自己成功而打倒他人,而是他人做得不够好的地方,自己要做得更好,还要比他人做更多的贡献。
  佛法并不反对良性竞争,但是佛教徒的人生态度,常被人误解是消极的,就连一些佛教徒本身也有这种错误的观念。有位母亲因为儿子很懒惰,不喜欢读书求上进,天天打电动玩具,就责骂他说:「你真是没出息,像你这么懒散,我要把你送去寺里当和尚!」她的儿子听了之后,还真的跑到我们寺里来,他以为当了和尚就可以整天无所事事,并认为不想读书、不想做事,只想玩耍的人,最适合做和尚了。
  其实,像我这样的和尚是忙得不得了,从小到现在每天都在忙,我不是忙著抢别人的钱、抢别人的名位,非但不抢,我还要使他人变得有钱、有名、有地位,也要使人们更有学问,能够得到幸福。这不是为自己争取,而是为大家奉献,但同样都需要努力、需要付出代价。
  最初,我并没有想到要出名,也没想到要在大众媒体上说法广为人知,但是因为努力的结果,地位自然来到,名气自然出现,许多利益也随之而来。但我不会独占利益,会再把它分享出去,就像滚雪球一样愈滚愈大。利益不是我一个人私有,而是变成大家的,这才是竞争的真义。
  在许多佛经中,例如《法华经》、《地藏经》、《金刚经》里,都曾出现过「较量」的观念。较量的意思就是:做这件事比那件事好、这个功德比那个功德大、这样的身分比那样的身分更好。推究起来,这就是竞争,但不是与他人争战,而是自己与自己竞争。这样做不是为了凸显自己,也不需要和他人打得头破血流,而是一种力量的发挥;这种竞争不仅使社会大众得到利益,同时也是一种自我的陶冶与训练,可以帮助自己成长得更快速、更健康、也更健全。
  在佛教里,这种与自我的竞争称为「精进」,是永远努力不懈怠,要以自己的力量来生产、制造,以取得更多对他人有益的资源。所以,不要误会竞争就是自私的,也不要误解竞争就是抢夺、斗争、诈骗,否则,非但对自己无益,对他人来讲也有伤慈悲,我们应该要做良性的竞争,为争取大众的福祉而精进努力。
  工作自在语:较量的意思就是:做这件事比那件事好、这个功德比那个功德大、这样的身分比那样的身分更好。推究起来,这就是竞争,但不是与他人争战,而是自己与自己竞争。
  谢谢你看完 圣严法师 的文字!
打赏
上一条 德行不够,德不配位 下一条 佛教和其他宗教之不同
延伸阅读 大境界的人,才能看到事物的真正价值 为什么相同的东西在不同的人手里,可以产生完全不同的价值…要如何化解情绪呢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在日常生活中,无论他人对我们是何种态…以忍来圆满人生 圆满人际关系的良方 “忍辱”,是良药,但是苦口。能忍的人,走到那,都是海阔…佛教的社会责任 由发心中去承担责任 经常对信徒们说要“发心”,但是很少要求他们承担起“责任…9记金刚棒喝,句句戳心、振聋发聩。 拜佛 “拜佛不是弯下身体,而是放下傲慢。”大家要记住!…为何不享受一天佛陀的日子 今天就算讲到死去活来,你仍然不悟!因为不悟的人,说无念,执着无念…忍辱其实不是忍气吞声 忍辱≠忍气吞声,很多人都搞不明白这一点 “辱”的字面意义是受到侮辱,…

© 2018-2025 Baifodian.Com 百佛殿
👈
返回
🌎
佛教网
🔎
搜索
🚥
导航
🔐
登陆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