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佛殿 / 学佛释疑 / 列表 / 为什么到净土,不是去享受快乐的
佛教网

为什么到净土,不是去享受快乐的

文 / 净界法师 2020年3月18日
  诸位想想看,你为什么到净土去,不是去享受快乐的。你看《阿弥陀经》前半段,用快乐来引导你,七宝池、八功德水。但是你看到《阿弥陀经》中半段的时候,佛陀口气一转,“众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开始讲圣道的功德——往生是为了获得不退转!
  诸位,如果只为了快乐,你不用大费周章到净土去,到诸天去就好了,诸天就够快乐了。
  你到净土去,是为了成佛而去的,“为菩提道求生净土”。
  阿弥陀佛花了五劫的时间思考出来的净土,如果只是为了快乐,需要思考五劫吗?他把诸天的快乐复制过来就好啦!身体健康、神通自在、宫殿楼阁,这个诸天都已经现成的东西;难就难在这个快乐的背后,它有圣道的力量,这个就是需要他思惟、为实施权。表面是快乐,背后是圣道的功德。所以,阿弥陀佛创造净土,他的内心真正的意思是要让我们成佛的,快乐只是个方便法门。
  因此你必须把成佛纳入你生命的规划。我再讲一次,
  你是为了成佛才到净土去的,净土不是你的终极目的,它只是你一个过渡。诸法因缘生,诸位,你现在的规划错误,你以后一定会后悔。
  你少做这个动作,到了净土,你就会觉得进步比别人慢、成就比别人小,因为你刚开始没有做好规划。所以我必须教育大家,你必须有往生净土的愿力、你必须有成佛的愿力,这两个不冲突的。你可以一次做好,为什么要分两段呢?
  佛陀法华会上说,舍利弗尊者在以前的经典,那是多么威风,智慧第一,佛陀什么事都叫舍利弗尊者、目犍连尊者去做;到法华会上舍利弗尊者是羞愧得,那实在是感到非常的后悔。他说我一个阿罗汉,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他证得空性、我也证得空性,他有安住力、调伏力,我都有,为什么文殊菩萨能够坐千叶宝莲,到十方世界转大法*,而我现在只能够在山上思惟空、无相、无我?我们产生的作用为什么差这么多?他甚至于怀疑佛陀是不是有所偏心。
  佛陀说,这跟我没有关系!我的说法就像雨水,雨水是平等的,但是如果你是棵小草,你吸收的水分少;如果你是棵大树,你自然吸收的水分多。这个是你们自己的根机,跟雨水没有关系。你不能够说小草吸收的水分少,你怪雨水,对不对?你自己没有准备好。
  诸位!你与其到了净土再来后悔,为什么现在不多做一点?所以我们要强调发菩提心。
  除了求生净土还得发菩提心,这两个是缺一不可的,因为你迟早要成佛的,这两个没有冲突。
  谢谢你看完 净界法师 的文字!
打赏
上一条 凡夫为何要为菩提道求生净土 下一条 学佛需要"仪式感"吗?
延伸阅读 很多人朝佛像扔硬币祈福,扔不准怎么办? 答:没有这种祈福方式。 身处寺院道场,当怀着恭敬心…看到好多人点完香要礼拜几下,这是必要程序吗? 答:持香平举至眉间即可。 香点燃后,因为有明…有人说寺院的香灰有加持力,能治疑难杂症,是真的吗? 答:生病须就医,心病心药治。 天然香的…去寺院拜佛没拜全,菩萨会生气不保佑我吗? 答:佛菩萨只有慈悲,没有嗔心。 “十方三世佛,共…很多人都会摸寺院的宝鼎、狮子沾福气,这样真的有用吗? 答:福只能靠“修”,蹭不到。 因缘因…寺院烧香是不是烧高香最好? 答:文明敬香最吉祥。 所谓“高香”,是民间流传的说法,并没有可…为什么说凡所有集法皆是灭法? “凡所有集法皆是灭法”是佛教《心经》中“诸法空相”思想的延伸…

© 2018-2025 Baifodian.Com 百佛殿
👈
返回
🌎
佛教网
🔎
搜索
🚥
导航
🔐
登陆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