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佛殿 / 学佛释疑 / 列表 / “利益众生”的“发心”先做好琐事
佛教网

“利益众生”的“发心”先做好琐事

文 / 学诚法师 2020年2月5日
  很多人来庙里烧香,求升官发财。升官发财靠的是什么?有些人会说“靠贵人相助”、“靠菩萨保佑”。其实,这么说的人往往只看到了事情发生的部分结果,并未看到事情发生的最初原因。
  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这就是说只有经历了各种困难和挑战,磨炼身心后,才能增长才干,获得“天降大任”。所谓“贵人相助”、“菩萨保佑”等,实际是“自助者天助”。
  举例来说,一个单位中,领导会把很多琐碎的事务性工作安排给刚毕业的新人做。好高骛远的人往往不屑于去做,而脚踏实地的人会一项一项落实。久而久之,前者会在自傲中不断地跳槽与失落,后者则在承担中一步步成长与进步,获得领导赏识和同事的尊重,得到更好的发展机会。现实生活中,许多人就是在不断换岗位、压担子、转角色的过程中逐渐熟悉业务,提高能力,成长为各自领域的领导和专家的。
  佛教徒做事和一般人做事的不同点关键在于“动机”(佛教中不用“动机”一词,用“发心”。)一般人的动机往往就是“升官发财”,而佛教徒往往是“发菩提心”——做事情要去利益别人,帮助别人。首先,我们要学会做人,要学会做各种人,工程师、老师、医生、商人、学者,承担工程师的角色,就在建筑领域获得成长;承担网络管理的角色,就在电脑领域获得成长;承担书画师的角色,就在艺术领域获得成长……发心承担不同的岗位,就能在不同岗位获得成长,就能学会与不同的人打交道。
  另一方面,世俗社会培养人的目标是让他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或拉来更多的客户,而寺庙培养人的目标则不是看他能办成多少事情,拉来多少香客,也恰恰是培养这个人“利益众生”的“发心”。“发心”亦主要从三点来培养:第一是为众服劳;第二是代人着想;第三是团结协作。
  首先要有这颗心,我要为众服劳。只有这个心发起来,我们才能真正得到成长,真正突破自己的弱点,超越自己。其次是代人着想,学习与他人互动,在这个过程中去体会他需要什么?一个不会关照别人的人,不懂得和别人互动的人,做事必定很难成功,因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第三是团结协作。前面两点,是我们从个人的进步角度来讲的,第三点强调的是整体观念,在这个团队,团队里面第一重要的就是要服从,个人成长要服从于整体需要,要把“我要做什么”改成“需要我做什么”。水滴只有融入大海,才能永不干涸。
  谢谢你看完 学诚法师 的文字!
打赏
上一条 「悭惜财法戒」这个戒很重要 下一条 自然灾害后的心灵救助
延伸阅读 很多人朝佛像扔硬币祈福,扔不准怎么办? 答:没有这种祈福方式。 身处寺院道场,当怀着恭敬心…看到好多人点完香要礼拜几下,这是必要程序吗? 答:持香平举至眉间即可。 香点燃后,因为有明…有人说寺院的香灰有加持力,能治疑难杂症,是真的吗? 答:生病须就医,心病心药治。 天然香的…去寺院拜佛没拜全,菩萨会生气不保佑我吗? 答:佛菩萨只有慈悲,没有嗔心。 “十方三世佛,共…很多人都会摸寺院的宝鼎、狮子沾福气,这样真的有用吗? 答:福只能靠“修”,蹭不到。 因缘因…寺院烧香是不是烧高香最好? 答:文明敬香最吉祥。 所谓“高香”,是民间流传的说法,并没有可…为什么说凡所有集法皆是灭法? “凡所有集法皆是灭法”是佛教《心经》中“诸法空相”思想的延伸…

© 2018-2025 Baifodian.Com 百佛殿
👈
返回
🌎
佛教网
🔎
搜索
🚥
导航
🔐
登陆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