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佛殿 / 心灵能量 / 列表 / 为什么要亲近善知识远离痴眷属
佛教网

为什么要亲近善知识远离痴眷属

2019年12月18日
  为什么说要亲近善知识远离痴眷属呢?因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周围都是什么样的人,你自己就是那一类的人。所以请不要抱怨你周围的人都是坏人,都是令你看不惯的人。这都是你自己的心感召而来的。你有什么样的心,就会感召到什么样的人、事和物。我们的心无时无刻不在受累劫累世习气业力的牵引,自己丝毫做不得主。只有觉悟了的人才可以把握住自己的心,才能不被物转,才能做到境随心转则同如来,否则心随境转就苦不堪言了。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境随心转呢?唯有深信不疑地明白如来藏道理,刻骨铭心地知道宇宙万法只不过是当人当下一念之所随缘显现而已。如此,你一切的妄想杂念也好,外在的人、事、物也罢,都是你当下的一念心遇到种种微细因缘的显现而已。换句话说,都是你自己当下一念心性的化现而已,不干任何人任何事,一切问题矛盾的根源都在于你自己当下的这一念心性。如果你能够观照到自己当下的一念心性,便是真正意义上的回归自性了,种种的因缘(包括妄想杂念,人事物等等……)都是你自己,都是阿弥陀佛。如此观照便是功德圆满,这是宇宙事实真相。问题是你真的死心塌地的明白这个道理吗?有道无道,自己知道,自欺欺人不奏效的。
  末法时期,谁是我们的善知识呢?《楞严经》是我们的善知识,《妙法莲华经》是我们的善知识。自古以来被古大德公认的开悟的《楞严经》成佛的《法华经》。这两部经其实是一部经,《楞严经》是一点一滴,一撇一捺地介绍宇宙万法的来龙去脉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其详细程度就像一张大网上面的众目一样;而《法华经》是从纲领上以哲理的方式来正面概括肯定《楞严经》所讲的事实真相。举纲则众目张,宇宙万法的事实真相就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呈现在我们眼前了!这就是如来藏真理,就是讲三个如来藏性,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空不空如来藏。三个如来藏可以概括为当下一个念。一念万法,万法一念,这一念就是我自己,就是一切的万法,就是牛屎狗粪、金银财宝、山河大地、天人鬼畜、红黄黑白、是非长短……就是阿弥陀佛。你当下真正能够如此观照,就已远离了“颠倒梦想”了。“颠倒梦想”指的就是能使我们堕入生生世世永无出期的“轮回之苦——三界火宅”的愚痴无明妄想。“颠倒梦想”其实就是说我们的“贪瞋痴”三毒,痴眷属当然包含其中。
  因此,亲近善知识远离痴眷属,真的至关紧要啊!善知识可以使你成佛作祖,往生极乐世界;而痴眷属却可以把你拉下地狱三途,拉到三界火宅里面累生累劫遭受痛苦折磨不得出离!这实在太可怕了啊!所以说,赶紧读诵、书写,修学,受持《妙法莲华经》和《楞严经》吧!乃至于你只是读诵,书写经文的功德福报,佛说无量无边,何况能够修学受持呢?
打赏
上一条 一颗出离牢狱的道心 下一条 切记别在死物上用功夫
延伸阅读 大境界的人,才能看到事物的真正价值 为什么相同的东西在不同的人手里,可以产生完全不同的价值…要如何化解情绪呢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在日常生活中,无论他人对我们是何种态…以忍来圆满人生 圆满人际关系的良方 “忍辱”,是良药,但是苦口。能忍的人,走到那,都是海阔…佛教的社会责任 由发心中去承担责任 经常对信徒们说要“发心”,但是很少要求他们承担起“责任…9记金刚棒喝,句句戳心、振聋发聩。 拜佛 “拜佛不是弯下身体,而是放下傲慢。”大家要记住!…为何不享受一天佛陀的日子 今天就算讲到死去活来,你仍然不悟!因为不悟的人,说无念,执着无念…忍辱其实不是忍气吞声 忍辱≠忍气吞声,很多人都搞不明白这一点 “辱”的字面意义是受到侮辱,…

© 2018-2025 Baifodian.Com 百佛殿
👈
返回
🌎
佛教网
🔎
搜索
🚥
导航
🔐
登陆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