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佛殿 / 心灵能量 / 列表 / 广学博究,突破自己的狭隘
佛教网

广学博究,突破自己的狭隘

文 / 静波法师 2019年12月13日
  告诉你,我们的认识就是狭隘,所以要想突破自己的狭隘,必须要“广学博究”。真正地追寻到佛法的根本。佛法的根是什么?空性。我们已经说过了,供养十方三世诸佛,不如供养一个无修无证的人,那是什么?就是空性。那就是法身佛的境界。我们能够通过皈依佛陀的化身,最终感悟法身佛的境界,那才是证了佛法的根本。
  我们在讲述《观修三宝功德及其意义》的时候,也就是建立起佛教信仰的伦理观。空性才是最值得我们去深深发掘的根本;只有那个时候,才是真正的广修博究。但是我们往往住在事物的表相上,很难就一部经去深入探讨,更何况能够去读更多的经典?实在很难。一些人认为生命来不及了,要一门深入,不知道法师在讲法的时候是如何的用意,于是会用各种借口来为自己的懒惰、不努力去找台阶,不去担当和负责,因此失去了很多机会。
  记住:磨刀不误打柴工。如果我们的刀永远不去磨,最后将什么都砍不下来了;刀越磨越快,磨快了打柴,一打一片,不会误事。如此,我们的烦恼容易化解,念佛的质量会提升。如果我们被烦恼困扰住了,怎么念佛也不解决问题。因为我们不知道怎样用念佛去消化这些烦恼,事实上不是这样的吗?
  无论读哪一部经,都会有一条非常殊胜的光明大道,出现在我们面前,于是我们顺着这条路坚持走下去,从而化解烦恼、痛苦,一切障碍全都会因为我们走进这部佛经而得到解决,事实上是这样的。如果我们的烦恼还没有得到解决,那么就需要反省,因为我们还没有以佛心为己心,以师志为己志。
  谢谢你看完 静波法师 的文字!
打赏
上一条 悲田与敬田是两种良好的福田,功德最大 下一条 孝顺父母四大孝、五小孝,一孝不能少!
延伸阅读 大境界的人,才能看到事物的真正价值 为什么相同的东西在不同的人手里,可以产生完全不同的价值…要如何化解情绪呢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在日常生活中,无论他人对我们是何种态…以忍来圆满人生 圆满人际关系的良方 “忍辱”,是良药,但是苦口。能忍的人,走到那,都是海阔…佛教的社会责任 由发心中去承担责任 经常对信徒们说要“发心”,但是很少要求他们承担起“责任…9记金刚棒喝,句句戳心、振聋发聩。 拜佛 “拜佛不是弯下身体,而是放下傲慢。”大家要记住!…为何不享受一天佛陀的日子 今天就算讲到死去活来,你仍然不悟!因为不悟的人,说无念,执着无念…忍辱其实不是忍气吞声 忍辱≠忍气吞声,很多人都搞不明白这一点 “辱”的字面意义是受到侮辱,…

© 2018-2025 Baifodian.Com 百佛殿
👈
返回
🌎
佛教网
🔎
搜索
🚥
导航
🔐
登陆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