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佛殿 / 学佛释疑 / 列表 / 什么叫性相一如?
佛教网

什么叫性相一如?

文 / 达照法师 2019年11月21日
  △禅修主要的目的是要打开见地,功夫固然重要,在悟道之前,这个功夫都是为了悟道而做的。纯粹的是修定力,定力不足,专注力不够,智慧就打不开。
  △智慧不到一定的量,对诸法的实相就无法认知,就会囿于小见,执着在自己原有的这些思想观念当中难以突破。所以禅宗祖师告诉我们:唯论见性,不论禅定功夫。
  △因为功夫有很多种,世间有外道的功夫,也有世间法的四禅八定,这些功夫做起来也有很多感应,有很多定力。
  △祖师告诉我们“性在作用处”。大家如果看禅宗的公案,你会摸不着头脑,那常常是一棒子打过来或者大吼一声,棒喝或者是举个指头,做种种的动作看上去好像风马牛不相及,实际上他就告诉我们:诸法实相义,已为汝等说。
  △诸法实相,是一切相都是实相。一切法都是佛法,一切用都是妙用。没有一法不是我们的心性,这就是见地。所以《法华经》开权显实,直示佛陀的诸法实相。唯佛与佛乃能究竟诸法实相。
  △诸法实相,就是: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我们所看到的、所听到的这一切现象,事实上就是性的一种表现,所以叫性相一如。就是一切相的当下全体即是性。
  △禅宗为什么是最直截了当的?因为它要在你一念未生之前去用功,而不是在一念之后。这个念头一生起来,一定是有能有所。一旦有能所,就有对立,一旦有对立,你就跟着业力跑,没有第二个结果。

  禅修主要的目的是要打开见地,功夫固然重要,在悟道之前,这个功夫都是为了悟道而做的。纯粹的是修定力,定力不足,专注力不够,智慧就打不开。智慧不到一定的量,对诸法的实相就无法认知,就会囿于小见,执着在自己原有的这些思想观念当中难以突破。所以禅宗祖师告诉我们:唯论见性,不论禅定功夫。
  因为功夫有很多种,世间有外道的功夫,也有世间法的四禅八定,这些功夫做起来也有很多感应,有很多定力。但是如果只认做功夫,却忘记了做功夫是为了见性,那很可能功夫做得很好,智慧也没有打开,甚至带着慢心、慢习——傲慢的习气,看到那些没功夫的人在那里妄生分别。
  祖师告诉我们“性在作用处”。大家如果看禅宗的公案,你会摸不着头脑,那常常是一棒子打过来或者大吼一声,棒喝或者是举个指头,做种种的动作看上去好像风马牛不相及,实际上他就告诉我们:诸法实相义,已为汝等说。就诸法实相,是一切相都是实相。一切法都是佛法,一切用都是妙用。没有一法不是我们的心性,这就是见地。所以《法华经》开权显实,直示佛陀的诸法实相。唯佛与佛乃能究竟诸法实相。这个诸法实相,就是:是法住法位,世间相常住。我们所看到的、所听到的这一切现象,事实上就是性的一种表现,所以叫性相一如。就是一切相的当下全体即是性。所以十如是啊,实际上十如就是一如,一如就是十如。所以百界千如啊,都在一念心自性当下圆满具足。
  我们一直在追求能观的心,所观的境,一念不生,了了分明,妄想来了感觉像冤家敌人似的,总是觉得取一个舍一个,要取这里,要舍那里。永嘉大师说:取真心舍妄心,取舍之心成巧伪。如果你不能瓦解你心中的所有的禁锢,实际上都是自己拿着黄金的链子把自己手脚都捆起来了。所以学了佛法以后,内心反而变得更纠结了,更不能通透了,更怕事了,那就是用善法,用修行的法,用各种以发菩提心作为借口、或者作为理由,然后把自己的生命捆得严严实实的,一点都不自在,一点都不自然,没有生机,死气沉沉的。那么这样的生命,其实不是佛法要告诉我们的生命。
  佛法要告诉我们的是生命的实相,这个实相从禅宗来说,就是无相无不相,一切相无不是实相,但是你心中却没有一个相。如果你抓住了任何一个相,那个相就是你轮回的根。禅宗为什么是最直截了当的?因为它要在你一念未生之前去用功,而不是在一念之后。这个念头一生起来,一定是有能有所。一旦有能所,就有对立,一旦有对立,你就跟着业力跑,没有第二个结果。
  谢谢你看完 达照法师 的文字!
打赏
上一条 必须慎重对待佛化婚礼 和尚证婚违背比丘本分 下一条 佛菩萨为何坐在莲花上?
延伸阅读 很多人朝佛像扔硬币祈福,扔不准怎么办? 答:没有这种祈福方式。 身处寺院道场,当怀着恭敬心…看到好多人点完香要礼拜几下,这是必要程序吗? 答:持香平举至眉间即可。 香点燃后,因为有明…有人说寺院的香灰有加持力,能治疑难杂症,是真的吗? 答:生病须就医,心病心药治。 天然香的…去寺院拜佛没拜全,菩萨会生气不保佑我吗? 答:佛菩萨只有慈悲,没有嗔心。 “十方三世佛,共…很多人都会摸寺院的宝鼎、狮子沾福气,这样真的有用吗? 答:福只能靠“修”,蹭不到。 因缘因…寺院烧香是不是烧高香最好? 答:文明敬香最吉祥。 所谓“高香”,是民间流传的说法,并没有可…为什么说凡所有集法皆是灭法? “凡所有集法皆是灭法”是佛教《心经》中“诸法空相”思想的延伸…

© 2018-2025 Baifodian.Com 百佛殿
👈
返回
🌎
佛教网
🔎
搜索
🚥
导航
🔐
登陆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