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佛殿 / 心灵能量 / 列表 / 修持随喜,消除自己的嫉妒心
佛教网

修持随喜,消除自己的嫉妒心

2019年9月13日
  嫉妒和傲慢是很难发现的两种烦恼。就嫉妒而言,比如我们今天看到一位师兄去放生,他拥有良好的学修环境,不需操劳衣食住行,对师父有信心,闻思修也非常好。这时我们口中一定会说“随喜、赞叹”,但内心总是有点酸,说出来的话也酸酸的。因为我们心里其实还有一个想法:我为什么没有这样好的环境?甚至对他良好的修法环境、顺缘有抵触和排斥:你有顺缘呗,你安乐呗,我业障深重吧!这种想法在我们心里多少都会出现。其实,这就是我们的嫉妒心在作怪。
  我们表现出的是对他人不满,其实心中是对自己现在的处境并不满足。所以,想要对治嫉妒,首先就要学会感恩自己现在的处境。另一方面,当我们满足于目前的处境时,看到他人的快乐就会觉得:真好!因为我作为大乘修行人,本应帮助他修习佛法,现在他不需要我的帮助就已经修得很好,大大减轻了我的“工作负担”,难道不应该高兴吗?有了这种心态,嫉妒心慢慢地就消除了。
  有时我们会有强烈的嫉妒心,不再是那种隐隐约约、酸酸的状态,而是直接的不满,会觉得:“这个人太嘚瑟了,发心做事过程中,不就是因为他顺缘具足嘛?”为什么我们说话做事会有如此不满的感觉?可能并非是对方不好,而是我们自己觉得比不上他人,相续中产生了诸多不满。当我们有强烈的抗拒、嫉妒等烦恼生起时,可以想一想:这些发心工作如果不是他来做,就算我再有能力,一个人也不可能全部承担。现在刚好分出去,这件事又可以圆满解决,自己也轻松;另外,我只要稍微生起一念的欢喜心去随喜他,也可以获得功德。这种自利利他的行为,何乐而不为?
  所以,修持随喜就是要逐渐放下对现在的不满足,用欢喜、感恩的心看待自己拥有的一切;并且对他人拥有的一切善根也真心欢喜、随学。因此,这种随学就带有榜样的力量,把每个人的每一念善根都作为自己修持的榜样,不断鞭策着我们前行。进一步而言,只有修持随喜达到了一定阶段,我们才能趋入菩提心的修法。因为菩提心本身就是基于感恩才生起的:首先要了知一切众生都做过我们的母亲,无量劫以来给予了我们众多恩德;为了报恩,进一步想要救拔他们出离轮回而追求圆满的佛果,这就是菩提心。如果我们现在没有感恩心,反而强烈嫉妒他人的安乐,只想自己好,不想他人好,那就和菩提心报恩、利他的心态完全相违了。
  因此在受持菩提心之初,首先要随喜的原因就是:只有我们开始随喜他人的善行,才能逐渐引发菩提心;如果一直排斥他人,那离受持菩提心就还有一定距离。这也是为何在第三品“受持菩提心”开篇之初,就要讲解随喜修法的目的与重要性。
打赏
上一条 不因符合常识判断而轻信 下一条 一念嗔心起,八万障门开
延伸阅读 大境界的人,才能看到事物的真正价值 为什么相同的东西在不同的人手里,可以产生完全不同的价值…要如何化解情绪呢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在日常生活中,无论他人对我们是何种态…以忍来圆满人生 圆满人际关系的良方 “忍辱”,是良药,但是苦口。能忍的人,走到那,都是海阔…佛教的社会责任 由发心中去承担责任 经常对信徒们说要“发心”,但是很少要求他们承担起“责任…9记金刚棒喝,句句戳心、振聋发聩。 拜佛 “拜佛不是弯下身体,而是放下傲慢。”大家要记住!…为何不享受一天佛陀的日子 今天就算讲到死去活来,你仍然不悟!因为不悟的人,说无念,执着无念…忍辱其实不是忍气吞声 忍辱≠忍气吞声,很多人都搞不明白这一点 “辱”的字面意义是受到侮辱,…

© 2018-2025 Baifodian.Com 百佛殿
👈
返回
🌎
佛教网
🔎
搜索
🚥
导航
🔐
登陆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