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佛殿 / 学佛释疑 / 列表 / 什么是“慈悲喜舍”?
佛教网

什么是“慈悲喜舍”?

文 / 本源法师 2019年3月22日
  “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是菩萨为令一切众生离苦得乐,而生起的四种广大利他之心,它体现出菩萨的伟大胸襟与人格魅力。
  “大慈”即给人欢喜。菩萨深知一切众生本为一体,宇宙万有皆出自真如自性。譬如树根生出树干,树干生出树枝,树枝再生出树叶,尽管树叶有所不同,但其根源都是一体的。娑婆世界的芸芸众生本质都是一个共同体,故帮助众生就是帮助自己,众生欢喜就是在成就自己成佛的福德资粮。因此,菩萨不但自己要得大自在,更要帮助一切众生包括怨亲在内都得大安乐,此谓“无缘大慈”。
  “大悲”即拔除众生痛苦。菩萨为令众生离苦得乐而愿代众生受无量苦,地藏菩萨所发的深誓宏愿“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就是最好的写照。众生迷惑颠倒,起惑造业,得无量痛苦果报,菩萨见之,视众生如己想,心生悲悯,全然不顾自己身心疲劳,心无厌倦地教化度脱众生,使令其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相,具足正见,修学正道,得大解脱,此谓“同体大悲”。
  “大喜”即对众生所行善事随喜功德以促成。菩萨在行菩萨道时,用布施、爱语、利行、同事四摄法让众生得利,见众生欢喜,菩萨也欢喜。在践行菩萨道时,若遇人无端指责,菩萨也能欢喜信受,无丝毫怨言,此谓“清净大喜”。
  “大舍”即外相上,放下对一切人事物的执著;内心里,舍弃一切烦恼、妄想、分别、执著。所谓“大舍必有大得”,大舍是一种放下执着的气魄,它需要具足般若妙智,唯有具平等大舍心的人才能放弃己见,以更远大的目光看待事物,实现自他和谐,究竟快乐自在的人生,此谓“平等大舍”。
  佛陀的慈无量心以众生乐为乐,悲无量心以众生苦为苦,喜无量心以众生离苦得乐为喜,舍无量心以无所住,运心平等,普利众生。 普劝众生效仿佛菩萨的四无量发心,行菩萨道,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直至最终成就无上正等正觉。
  谢谢你看完 本源法师 的文字!
打赏
上一条 信佛,学佛,还是修佛?你是那类人 下一条 寺院外墙为何要涂成黄色?
延伸阅读 为什么我们经常会去做不该做的事 在整部《楞严经》的理论篇当中,佛陀主要是告诉我们两个重点,…诵经是不是一定要明白它的意思 问:师父啊!我们每天都要诵经,比如每天在诵《心经》,不一定所…忍辱以积大德 这个放弃内心的感受,我个人有一个小小的经验,跟大家参考一下。我大概出家五年到…是不是念佛念到清净心就叫见佛了呢 问:什么叫见佛?是见阿弥陀佛的色身还是见自性佛?自性佛是…我们是否已经具备了这十种信心 依着彻悟大师的开示,看看我们是否具备了以下这十种信心,从头到…五种错误的闻法方式 持文不持义:如果仅仅为了词句的美妙动听而受持,却不观察甚深的意义,则如…女性修行应该注意什么 佛教经文上也说过“厌离女身”,佛子也知道摩登伽女害得阿难破戒的故事。…

© 2018-2025 Baifodian.Com 百佛殿
👈
返回
🌎
佛教网
🔎
搜索
🚥
导航
🔐
登陆
💳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