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佛殿 / 学佛释疑 / 列表 / 《学佛群疑大修行人一定要闭关吗
佛教网

大修行人一定要闭关吗

专题《学佛群疑文 / 圣严法师 2018年6月25日
  闭关,又称掩关,这名词和风气,在印度并没有,在中国也一直到元朝之后,甚至到了明朝,才看到这种修行方式的记载。因此可说,大修行人不一定要闭关;相反地,闭关者也不一定是大修行人。
  闭关可能是渊源于西藏佛教的长期洞窟修炼,当喇嘛教随着蒙古王朝到了中国内地,闭关方式也日渐风行。
  从修行的方法而说,有定时的、定期的功课以及一定时段的修法,比如七天、二十一天、四十九天、九十天、一百天等,克期取证,专心修持某一法门;如果环境许可、事实需要,也可为期一年、三年,乃至于六年、九年、数十年。但不一定是单独的个人修持,例如:释迦时代的结夏安居,中国大陆禅林的冬、夏两季禅期,是集合许多人共同修行的。天台宗祖师们所编的忏法、仪轨,都是结合六、七人,十数人共同结坛而修的。在佛世时的结夏安居,也是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或于树下,或于洞窟,或于自建的茅舍,或于居士家的空舍,各别修行的,但那些都不是现在所说的闭关。
  在早期的中国,也有一些禅者,于悟发之后,而由善知识嘱其到水边林下,山间洞窟,单独过木食涧饮的修行生活数年。最有名的例子是终南山,据说那儿有七十二家茅篷,原先都是个人修行,其中后来也有的渐渐成为一个个的寺院;但是住茅蓬的风气,仍然历久不衰。所谓住茅篷,是自备炊具以及谷类、菜蔬的种子,入山披荆斩棘,结茅为舍,以避风雨,长期远离人间。不过这样的修行法,虽类似闭关,而不是闭关。
  近世的闭关修行有两种人:一种是为避世俗事务的纷扰,另一种是为精进的禅修或潜心于经藏。前者等于是隐退修养,后者才是真正的修行。如果仅为修养,只要有钱,或有外缘的护持,就可以办到。进关之后,若不知修行的方法,也不懂深入经藏的门径,那么虽然闭关三年五载,还是不可能有所成就。如为禅修及阅藏,也得已经有了禅修功夫的基础,或已经摸到了进入经藏的门径才可,否则也不会有多大的成就。
  所谓大修行者的定义,应该是全心投入,至少已经开了心眼,而依旧不露声色、忍辱负重、吃苦耐劳,忍人之所不能忍,舍人之所不能舍,虽心净如明镜而不表现于外,虽言行如痴呆而悲智存于内。一旦因缘成熟,即能登高一呼,万山相应,广度众生,有教无类而不着痕迹;如果因缘未熟,虽终其一生,默默无闻也不减其生命之光辉。如寒山、拾得、丰干,都是大修行的人,要不是后来的好事者搜集了他们的诗偈,流传于世,不然谁都不知道历史上曾经有过这样的人物。比如,孟子所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就很类似佛教所说的大修行者的襟怀和风光。因此,大修行者可以掩关,也不一定非要经过闭关的形式和过程不可。如果因缘许可、事实需要,闭关的确也是摆下杂务,杜绝外缘,专事修行的最佳方式之一。 
  谢谢你看完 圣严法师 的文字!
打赏
上一条 个人自修和集体共修有什么不同 下一条 魔考是真的吗
延伸阅读 为什么我们经常会去做不该做的事 在整部《楞严经》的理论篇当中,佛陀主要是告诉我们两个重点,…诵经是不是一定要明白它的意思 问:师父啊!我们每天都要诵经,比如每天在诵《心经》,不一定所…忍辱以积大德 这个放弃内心的感受,我个人有一个小小的经验,跟大家参考一下。我大概出家五年到…是不是念佛念到清净心就叫见佛了呢 问:什么叫见佛?是见阿弥陀佛的色身还是见自性佛?自性佛是…我们是否已经具备了这十种信心 依着彻悟大师的开示,看看我们是否具备了以下这十种信心,从头到…五种错误的闻法方式 持文不持义:如果仅仅为了词句的美妙动听而受持,却不观察甚深的意义,则如…女性修行应该注意什么 佛教经文上也说过“厌离女身”,佛子也知道摩登伽女害得阿难破戒的故事。…

© 2018-2025 Baifodian.Com 百佛殿
👈
返回
🌎
佛教网
🔎
搜索
🚥
导航
🔐
登陆
💳
注册